1、墻體的厚度不同
從厚度上來看,前者的墻體比較厚一些,厚度分別為16厘米、20厘米、24厘米、35厘米,注意最小不能小于16厘米,因為它是用于墻體承重的,所以墻體要比較厚,這樣承載能力才比較強,不容易發生傾斜、倒塌等安全事故。而后者墻體厚度一般小于16厘米。
2、墻體的位置不同
從墻體的位置上來看,通常外墻或者共用墻為承重墻,而廁所、廚房、走廊等墻體為非承重墻。
3、敲擊的聲音不同
從敲擊聲音來看,前者由于密度比較高、承載力比較強,所以敲擊聲比較沉悶,甚至沒有什么聲音。而后者在敲擊時,則有清脆的回聲。
4、房屋結構不同
從結構上來看,磚混房全部都是承重墻,并且使用的磚塊一般為標準磚,此外它還對砌筑手法有要求,需要整磚丁砌,緊密結合。而框架房內部墻為非承重墻,使用的磚塊一般為加氣磚,但是需要使用斜排磚的方式進行砌筑。
5、圖紙線條不同
從房屋圖紙上來看,圖紙上粗實線的位置為承重墻,虛線位置為非承重墻。所以在進行房屋拆改時,可以找開發商要圖紙,再根據圖紙找出非承重墻進行拆改。
不是承重墻不敲梁就可以的,通常只要是結構圖上面標注的黑色墻體,就不能直接敲掉。因為有梁的承重墻,它能夠起到支撐上部分結構的作用,如果打掉,就會影響到整個建筑的構造,對承重能力產生很大的影響。
這就相當于我們人體的骨骼一樣,如果將骨頭打斷了,整個人就站立不起來。相同的概念,如果將承重墻打掉了,也相當于將骨骼打斷,房子可能就會直接垮塌。
通常,房屋的原始圖紙上都會對承重墻部分做以特殊標記,比如加粗。所以,要想判斷墻體是否為承重墻,最為直接也最高效的方式,便是查看圖紙上的墻體是否有加粗,如果有加粗則代表其為承重墻,不得隨意進行拆改,否則會影響建筑本身的結構。而若只是普通細線條標示,那么則代表其為非承重墻,可根據情況來進行適當的拆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