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化率概念是什么?
1、綠化率:指綠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積占綠地面積的比值。綠化率是一個不準確、不規范的用詞,準確的提法應為“綠化覆蓋率”。綠化覆蓋率是指綠化垂直投影面積之和與小區用地的比率,相對而言比較寬泛,大致長草的地方都可以算作綠化,所以綠化覆蓋率一般要比綠地率高一些。
2、綠地率通常以下限控制:并不是長草的地方都可以算做綠地率,距建筑外墻1.5米和道路邊線1米以內的土地和地表覆土達不到3米深度的土地,不管它們上面是否有綠化,都不計入綠地面積。綠地率所指的“居住區用地范圍內各類綠地”主要包括公共綠地,宅旁綠地,配套公建所屬綠地和道路綠地等。公共綠地內占地面積不大于百分之一的雕塑、水池、亭榭等綠化小品建筑可視為綠地。
如果按國家規定的綠地率,那么居住區用地范圍內的綠化地面積不能少于總面積的百分之七十。但是在房地產開發中,政府有規定綠地率的指標,一般是不少于百分之三十。綠化率越高容積率就會低一些,建筑密度一般也就比較低,這樣開發商可用于回收的資金面及就比較少,但住戶會住得越舒服。
綠化率=綠化的占地面積/總用地面積。綠化率就是指整體規劃建設商業用地范疇內的綠化總面積與整體規劃建設用地面積之比。綠化率是一個不精確、不標準的措辭,精確的說法應是“綠化覆蓋率”。綠化覆蓋率就是指綠化豎直展開面積之和與住宅小區商業用地的比例,相對來說較為廣泛,大概長花的地區都能夠算為綠化,因此綠化覆蓋率一般要比綠化率也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