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日起,中國保監會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開展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但是政策出臺后并不被大家看好,究其原因主要受傳統養老觀念、政府相關政策配套、不動產價值增貶預期、產權處置等因素影響。
以房養老,學名“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通俗來說就是“倒按揭”,是一種將住房抵押與終身年金相結合的創新型商業養老保險業務。翻譯過來就是,有房子的老人把房子抵押給保險公司,之后依然可以繼續住在這個房子里,而保險公司會按約定按時給老人發放養老金。老人離世之后,保險公司將獲得抵押房屋處置權。
政策出臺后,愿意選擇“以房養老”的家庭寥寥無幾,而背后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受傳統養老觀念影響,認同度不高。在中國“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影響下,一些人難以接受“以房養老”。
其二,以房養老難以滿足老人精神方面需求。
其三,不動產價值增貶預期難判,以房養老產品存風險。對于開展“以房養老”業務的金融機構來說,這種對房產進行的“倒按揭”方式也并規業務,目前尚缺乏統一的、具有操作性的業務規則可以借鑒,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另有金融業人士認為,中國房屋產權70年,是“倒按揭”的大障礙,也是與國外政策環境大差異。如果70年產權到期后,抵押房屋要有償續期,那么續期費用將是未知風險。
其四,按揭期限也難以確定。不同于傳統房產按揭合同中對還款期限所作的明確規定,由于人的壽命難以預期,“倒按揭”的期限無法事先確定,每月金融機構提供的養老金數額難以準確計算。
對于“以房養老”,來看看大家怎么說:
老人A:“辛苦一輩子,好不容易還完按揭,房子肯定留給兒子,我要是以房養老,啥都沒留下,以后怎么和兒子相處,不都給銀行打工了?”
網友B:“子女在一二線城市生活也不容易,醫療、等各種成本都不低,我會把房子交給他們處置,賣也好,租也好,都能給他們增加一些收益。”
失獨者C在被問及是否會選擇“以房養老”時,她堅決表示不同意,“我們希望政府提供更方便多樣的養老服務,并給予失獨家庭更多精神關懷,金錢倒不是重要的。”
網友D:上漲收益怎么算“誰說了算”。“房子被拿走,保險公司或銀行就會占據話語主動權。而一線城市房子較大,將來老人在分享房屋上漲收益時很容易‘被縮水’。”
也有人表示:“一方面,今后的老年人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家庭結構越來越小,獨生子女多,也會有更多的房子被閑置,老人也沒必要‘守著金飯碗討飯’,會有更多人接受‘以房養老’等養老方式。”
究竟是該“以房養老”還是“養兒防老”,相信大家早已有了答案。而“以房養老”要想真的做好,除由保險機構為主體操作外,還需要住建、民政和財政等多部門的及政策配套,是土地使用權到期后相關政策的進一步明晰,形成統一的操作平臺。出臺政策更應兼顧特殊客戶群體——老年人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