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曾有個笑話說,是“中國式”丈母娘撐起了中國的樓市,說的是小伙子要想結婚首先就要有套房。雖然只是調侃,但也間接反映了中國樓市購買人群的一個現狀,年輕人已經剛需購房的主力人群了。而對于這樣一個群體,他們在買房時應該注意什么呢?
1、房價不能超過家庭承受范圍
剛步入社會沒多久的年輕人,經過幾年打拼,或許有了一定的資產,但相對于水漲船高的房價來說,還是略微不足的。誠然年輕人買房還是得靠父母,但是日后還貸不能還“啃老”,因此對自身經濟實力的評估,合理規劃買房預算就變得很重要了。
2、不一定要強求一步到位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一套房子就要住一輩子的。但是在如今的中國樓市,大可不必如此。房價如此之高,年輕人的工資如此之低(相較于大部分人而言), 次買房就買個完善的,戶型夠大的成本太高了。飯可以一口一口吃,房子也可以慢慢的換嘛,畢竟錢是越賺越多的。
3、還貸方式有講究
月供的償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等額本息,一是等額本金,前者每月還款額相同,但總利息較高;后者前期還款金額較多,之后每月遞減,總利息小于前者。就實際情況來說,等額本息的方式更加適合早期經濟實力不夠的年輕人群體。
4、配套根據需求程度來選擇
雖說配套是越多越齊全越好,但相對而言的房價也會越高。所以我們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需求,來對配套設施進行篩選。一個接收快遞方便的地方可能比周邊有個大商場還要實用,有個能送外賣的快餐店比有個菜市場更適合一些年輕人。
5、交通便利重要
不是上班,就是在下班的路上,基本構成了大家生活的主要片段。因此通勤是否便利對于生活就變得很重要,重要了。通勤的便利靠什么?交通便利啊,是否公交站,是否站了。
是對于生活在一二線城市的人來說,買房就變得更加困難,就更加需要掌握一些技巧了,年輕人有了一個房子,就算有個真正的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