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經常提到公攤面積,到底公攤面積怎么算,高層公攤面積的比例和算法是怎樣?公攤建筑面積,建筑學術語。即公用分攤建筑面積,指每套(單元)商品房依法應當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在日常使用中,一般也簡稱公攤面積或公攤。
高層公攤面積怎么算
一般來說,高層樓房的公攤面積要大于多層的公攤面積。高層公攤系數一般在0.18-0.26之間,而多層的公攤系數則在0.11-0.16之間。不過,每個樓盤,甚至一個樓盤各幢房子的情況都不一樣,因此房屋的公攤面積要實地測量,要根據房屋的使用功能和相關配套情況來定,沒有限定的范圍。 住宅樓公攤面積計算方法為: 分攤面積=各單元的建筑面積×分攤系數(分攤系數=共有建筑面積總和/參加分攤的各單元的建筑面積總和)。其中,需要分攤的面積要由地方房產測繪部門實地測量。
30層以上的住宅公攤面積通常都占購房面積的25%。
多數點式的樓盤公攤面積約占購房面積的15%-17%。
18層以下板式住宅公攤面積約占購房面積的13%-15%。
一般多層住宅公攤面積約占購房面積的10%-13%。
(以上是《通知》出臺前計算公攤面積比例的數據)
公攤面積怎么算
公攤的公用建筑面積=公攤系數×套內建筑面積。反過來,公攤系數=公攤面積÷套內面積,而套內面積=建筑面積-公攤面積。
需要注意的是,公攤系數不是以單戶來計算,而是由整棟樓的公用建筑面積除以整棟樓的所有套內面積之和得出的。整棟樓的公用建筑面積,是由整棟建筑物的建筑面積扣除整棟建筑物各套(單元)套內建筑面積之和,再扣除已作為獨立使用空間銷售或出租的地下室、車棚及人防工程等建筑面積后得出。各套(單元)的套內建筑面積乘公用建筑面積分攤系數,即為購房者應合理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