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住房容積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城市越來越擁擠的今天,購房者越來越關注居住密度和舒適度,每個購房者都想買到稱心的房子,在選房時肯定會關注住房的采光和通風,而房子的采光和通風就涉及到容積率。
一般來說,一個良好的居住小區,高層住宅容積率應不超過5,多層住宅應不超過2,綠地率應不低于30%,換句話說容積率越小住戶的居住環境就更舒適。但由于受土地成本的限制,并不是項目都能做得到。
容積率越低舒適度越高
容積率,又稱地積比率,是指在城市規劃區的某一宗地內,房屋的總建筑面積與宗地面積的比值,通常所說的容積率是指規劃容積率,即宗地內規劃允許總建筑面積與宗地面積的比值。
容積率的大小反映了土地利用強度及其利用效益的高低,也反映了地價水平的差異。容積率是城市區劃管理中所采用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從微觀上影響地價重要的因素。
簡單通俗地說,容積率越高,居民的舒適度越低,反之則舒適度越高。
一般而言,容積率分為:獨立別墅為0.2~0.5;聯排別墅為0.4~0.7;6層以下多層住宅為0.8~1.2;11層小高層住宅為1.5~2.0;18層住宅為1.8~2.5;19層以上住宅為2.4~4.5。
同樣的產品比較容積率才有意義
容積率越低舒適度越高,這樣是否代表容積率能夠無限制低下去,從而滿足人們對舒適度的追求呢?答案是否定的。“每個樓盤的情況都不一樣,一味的追求低容積率會導致開發商成本增加,把土地價值均攤在更少量的房子上,很容易造成價格上漲,不利于購房者。”
業內人士認為,容積率雖然是一個樓盤舒適度的重要指標,但也要按照樓盤本身的屬性從發,如果在同等規模、同等產品、綠化面積相近等情況下,再去比較樓盤容積率,此時誰低誰高才能判斷哪個樓盤的產品更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