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公攤面積,是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的簡稱,它與套內建筑面積之和構成了一套商品房的建筑面積。對于公攤面積的處理,目前我國尚無明確法律法規出臺,因公攤面積的不明確,使其成為房地產交易過程中爭論的焦點。
公攤面積過大,勢必降低房屋的性價比。過小,則影響居住的舒適度。那么公攤面積如何攤才算合理? 目前有一個可以用來考量的概念,即住宅樓公攤系數。(所謂的公攤系數,也就是房屋的得房率。)
公攤面積=建筑面積-實用面積
公用建筑面積÷套內建筑面積之和=公用建筑面積分攤系數
各套 ( 單元 ) 的套內建筑面積乘以公用建筑面積分攤系數,得到購房者應合理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
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公用建筑面積分攤系數×套內建筑面積。
得房率標準如下:
高層塔樓住宅(75%——78%),公攤系數為(22%——25%)
高層板樓住宅(78%——85%),小高層板樓住宅(85%——88%),
多層住宅(88%——95%)
得房率=套內建筑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套內墻體面積+陽臺面積)÷建筑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