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售小區常常把綠化、環境作為宣傳重點,但是你知道嗎,樓書上寫的“綠化率”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而衡量小區綠化程度更為準確、也更有法律效力的“綠地率”,購房者一般接觸不到。簡單舉個例子,如果你家的露天停車場是預制磚縫植草的,在“綠化率”中是全算綠化面積的;而在“綠地率”中,就只能算十分之一的綠地面積了。
“綠地”變“綠化”只因數值高
一驗房告訴記者,在商品房規劃備案、竣工綜合驗收中,綠地率都是必備指標之一,竣工驗收中的綠化驗收,就包括檢查工程綠地率是否和規劃的一致。“也就是說,只要小區能通過竣工驗收,就意味著開發商沒有在初規劃的‘綠地率’上缺斤短兩。”但他同時也表示,小區綠地率具體是多少,開發商一般不會主動告知購房者,也不一定寫入購房合同,需要購房者自己詢問或是到規劃部門查詢。
有樓盤在水泥地上“種草”作假
業內人士表示,一方面確實少有購房者會主動想到問綠地率;另一方面,購房者更多關心交樓時間和質量問題,前期對小區空間、樓距等可以接受的話,具體到綠化面積一般不會挑剔,除非公共空間突然缺了很多。也有業內人士表示,以九江樓市現狀,大多數在售樓盤的綠化如何,購房者可以較為直觀地看到,分期開發的項目可以去看已建成小區綠化,那些以現樓或準現樓銷售的項目更可查看實際情況。
不過,假如不幸碰到了一個把綠化當成表面功夫來做的樓盤,未來居住的舒適度,恐怕會大打折扣。業內人士稱,2009年曾有小區因綠地率不達標無法驗收,開發商在水泥地面等各種空間臨時做了數百平方米的綠化,驗收通過、交樓后便將其鏟掉。目前,個別小區鏟掉綠化帶改做地面停車場的事也時有發生,“這種情況業主應該積極主動維權,一味等待相關部門查處是不太現實的”。
相關知識
綠化率樹蔭也能算進去
樓盤宣傳、樓書中常見的“綠化率”,在住宅規劃、建設相關法規中并沒有對應概念,一般被認為是“綠化覆蓋率”的簡稱,而這個“綠化覆蓋率”更多出現在各級政府的城市綠化條例里,指綠化垂直投影面積之和與用地的比率。也就是說,不光長草的地方基本都能算進去,連一棵大樹下面的陰影區域,哪怕地面是水泥地,也都能算入綠化率。商品房宣傳中的“綠化率”套用類似算法,顯然在數字上會比較好看。
綠地率盆栽植物都不算
綠地率則是“硬指標”,是指城市一定地區內各類綠化用地總面積占該地區總面積的比例。由于是“綠化用地”,樹冠下的陰影自然要被刨除,如果停車場內的綠化為預制磚縫植草,只能按植草場地總面積的10%計為綠化用地面積,停車場內移栽的獨立喬木大樹,按每棵2.5平方米計為綠化用地,建筑物外墻及盆栽綠化都不能計入綠地面積。
標準:綠地率不應低于30%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小區綠化環境的選擇有四點標準:其一,小區要封閉管理。保證小區綠化環境是為所在小區居民服務的,增進居民的領域感,保證小區環境的安全與安靜。其二,要有足夠的綠化面積。新區住宅建設的綠地率不應低于30%,舊區不低于25%,綠地指標組團不低于0.5平方米/人,小區不小于1平方米/人;同時綠地還要有充足的日照時間,滿足居民區活動的要求,所以成片的綠地應滿足不少于1/3的面積在標準的日照覆蓋范圍之內。其三,綠地應接近居民住宅,以利觀賞使用。其四,綠地空間應包含一定數量的活動場地(如兒童游戲場),并布置坐椅、鋪裝地石等設施,以滿足居民休息、散步、健身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