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房者要警惕開發商賣房慣用的6大陷阱,避免多年的積蓄打水漂。
陷阱一:房地產開發企業夸大吹噓
相信很多朋友在生活中或者是廣告中見過“尊享人生”、“奢華園林”等樓盤宣傳語。萬萬沒有想到是,收房的時候才發現所謂的奢華園林,還只是小樹苗、小土坡。很多細心的朋友都知道開發商的廣告中,往往會有一行小字:“本廣告僅作宣傳使用,不作為合同邀約”。字雖小,但這可能是開發商在宣傳單里說的唯一一句真話。
因此,購房者需要注意的是,廣告的內容不可能寫入合同,也就無法保證真偽。大家買房要實地考察,可以檢查政府官網里的鄉村規劃、區域規劃等,來區分廣告內容和實際差距到底有多大。
陷阱二:樓盤熱賣?小心一切都是假象
銷售一般都是比菜市場熱鬧啊,但是白菜的價格怎么能比得上房價呢?開發商經常通過各種活動請人暖場,讓營銷總是人聲鼎沸。更有甚者,銷售人員在樓盤的銷控板上寫著“已售”場景。這樣就是要鼓動購房者,再不買就搶完了!
其實,很多人就是這種氛圍影響下,很快交定金、簽合同。為了避免糾紛,購房者事先好先在地方房管局或國土資源局等相關官方網站上查詢樓盤的真實信息,并核實開發商提供的信息。
陷阱三:未取得預售認可證從事商品房銷售
有的開發商為了資金回籠,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前就銷售開發的商品房,收取定金和預收房款,實屬非法集資。所以,購房者購買商品房時,一定要檢查房地產開發企業是否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
購房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忽視檢查開發商商品房預售許可證這一環節的話,很可能發生兩種后果:一是開發企業在房價下跌等的情況下卷款私逃。二是房地產企業很可能沒有取得土地使用證和規劃許可證等證件,這樣會導致后期料理兩證的問題。
陷阱四:吹噓“超大贈送面積”
“”這樣的廣告語相信很多人看到都會心動,但與其說這些面積是“送”,不如說是“偷”。而偷的對象,則是房子的公攤面積、建筑設計面積、非產權空間等等。
其實,購房者需要明白的是,很多時候偷面積等于偷容積率,空間密度加大會影響居住感覺,而且贈送面積不會寫入合同,一旦發生糾紛,購房者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陷阱五:偽“特價房”大行其道
“特價”是否真的是優惠價呢?其實,開發商做“特價房”,一般有兩類情況:
一種是“特價房”價格的確比均價低,但這類房子很多存在“戶型缺陷”、“朝向缺陷”等問題。
另外一種“特價房”則是以促銷活動、節慶優惠等各種噱頭包裝的房子,在原有的優惠空間里做文章,并無實際折扣。
陷阱六:樣板房被悄悄放大
為了讓樣板間看上去更寬敞,開發商往往使用高亮度照明,并打通一些墻體,做成開放型廚房或透明式衛生間,這對于實際居住來說都是不實用的。因此,購房者買房一定要看實物,別被樣板房的幻像迷惑。
以上是開發商賣房慣用的六點忽悠,大家買房之前一定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