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適用房的容積率是什么意思?經濟適用房容積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居住舒適度,那么經濟適用房容積好還是低好?經濟適用房容積率一般多少才擁有一個好的居住環境,國家規定的經濟適用房小區建筑容積率是如何計算?
經濟適用房容積率是什么
1、容積率又稱作建筑面積的毛密度,指的是一個小區的地上總建筑面積與用地面積的比率。對于發展商來說,容積率決定地價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對于住戶來說,容積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適度。一個良好的居住小區,高層住宅容積率應不超過5,多層住宅應不超過2,綠地率應不低于30%。但由于受土地成本的限制,并不是項目都能做得到。
2、容積率是城市規劃中的一個重要技術指標,容積率大好還是小好,它間接反映了單位土地上所承載的各種人為功能的使用量,即土地的開發強度。人口眾多的地區往往建筑容積率較高。容積率越高表示土地的利用率也就越高,但是對周邊的城市基礎設施的壓力也越大,因此不可能無限制的提高容積率,所以大部分地區對于城市的建筑容積率均有管制。
3、經濟適用房容積率具體是指在城市規劃區的某一宗地內,經濟適用房的總建筑面積與宗地面積的比值,一般分為實際容積率和規劃容積率兩種。通常我們所說的容積率是指規劃容積率,即宗地內規劃允許總建筑面積與宗地面積的比值。容積率的大小反映了土地利用強度及其利用效益的高低,也反映了地價水平的差。
容積率如何計算
容積率=地上總建筑面積÷規劃用地面積
容積率(R)、建筑密度(C)與層數(H)之間有一定關系。當宗地內各房屋的層數相同,且對單個房屋來說各層建筑面積相等時,此種情況下,建筑層數與容積率成正比例關系。
地上建筑面積是指自然地面以上各樓層的建筑面積總和;而地下建筑面積則是指自然地面以下的(如地下室的)建筑面積總和。我們通常所說的總建筑面積就是由這兩部分組成的。
規劃建設用地面積是指項目用地紅線范圍內的土地面積,一般包括建筑區內的道路面積、綠地面積、建筑物所占面積、運動場地等等。是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質劃分的各種建設用地的面積。
高容積率的住宅項目意味著小區內房子建得多,而高密度的住宅必定會帶來高密度的居住人口,終導致小區中業主的生活舒適度下降。另外,高密度的居住人口還會對小區內的健身場所、兒童活動區域、娛樂以及樓宇內的電梯、消防通道形成比較大的壓力。頻繁的的使用會加劇這些設施的老化,所以在購買高密度小區時應該對此提出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