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容易停車難”是無數有車族的共同心聲,車位售價的合理性也一直備受關注。以二線城市均價為例,商品房的配套一個車位售價在15萬到二十萬之間,小小十平米的方寸之地售出如此高價,折合單價比房價還高。更令人瞠目的是,即使這樣的現狀,車位供給依然供不應求。
那么問題來了:開發商為何不多建車位,而要棄眼前的“暴利”于不顧呢?
其實,車位的成本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低廉。首先,車位的面積并不僅僅是我們用于停車的十平米空間,用房產名詞來說,這部分面積只是車位的實際使用面積,然而和房子一樣,車位也有很大一部分公攤面積,例如行車道、出入口坡道、設備用房(人防設施、消防泵房、配電房)等等,還有柱間、墻角等無法利用的“邊角料”。而且由于車庫特殊的使用需求,其公攤面積所占的比重要遠遠大于房屋,綜合空間,一個10來平方的停車位算上公攤,真實的面積一般是約35平米。
其次,除了建筑面積外,地下室的建安成本也是比地上建筑部分要貴的。簡單來說,要開挖土方,要做支護工程,要排水,然后單位面積的鋼筋含量、混凝土含量等指標都要遠高于地上建筑部分。不過,這僅僅是普通地下室。要知道還有個集歷史、軍事和政治的原因,凡是蓋房子的,都得蓋點防空地下室。各地規定和標準不一,增加的地下室成本也不盡相同。
解釋了地下車庫的高成本,自然又回到了它的高售價,如果在當下供小于求的市場背景下價格無法規避,那么如何選擇一個性價比更高的對象就是消費者需要思考的。
出于安全性考慮,選擇車位時,第一,應該盡量避開變電箱、電線桿、消防栓等危險的物體;第二,不要購買拐角、岔路口等盲區的位置,一來方便倒車,二來沒有視線遮擋,對車身有保障。第三,車位距離你的家門越近越好。如若遇到下雨天氣,這樣的好處就凸顯無疑。一般樓盤都會有開發商提供的車位圖,并且標注了尺寸和位置,業主有需要可以仔細研究,再進行購買選擇。或者在交房前后,實地用腳步丈量車位距離家門需要耗時多久,這樣就會對車位選擇更加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