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房選房的時候,大家往往對樓盤的地段、交通、價格、配套及未來發展機會關注較多一些,我們下面要講的更多的關系到買房入住后的舒適度及便利度,大家一定要仔細看。
問題一、室內的高度不容忽視
目前市場上一般的商品房的高度是2.9米,如果減去樓板及地磚等的厚度,有2.7米的凈高也就不錯了。
換做是躍層或復式,這一指標就更重要了。樓層如果太低,居住起來會略顯壓抑。
問題二、重點關注樓間距
所謂樓間距是指同一個小區內,兩棟相鄰的樓棟之間其外墻面的距離。
當然,樓間距越大,其采光、通風的效果也就越好,隱私也更能夠得到保護,居住的私密性好。
另外,樓間距還關系到噪音的大小和消防安全的好壞,某些小區(尤其是老舊小區),樓間距本來就很小,再加上道旁停滿了業主的機動車,發生火災時消防車根本就開不進來,只好看著火勢蔓延,所以樓間距過近的小區在安全上也是存在重大隱患的。
因此,在買新房時,一定要注意仔細問下樓間距;如果是購買二手房或者是已建好的現房,則需要自己實地去看一看。
問題三、不要將綠地率和綠化率混淆
綠化率是一個不準確、不規范的用詞,準確的說法應為“綠化覆蓋率”。綠化覆蓋率是綠化垂直投影面積之和與占地面積的百分比,相對而言比較寬泛,樹的影子也可算入綠化覆蓋率;
綠地率是綠化用地占總土地面積的比例,所以綠化覆蓋率一般要比綠地率要高一些。一般小區的綠地率不能低于30%。
戶型的開間就是采光面,當然是越開闊越好。為了保證良好的自然通風和采光,進深與開間的比好控制在5:3左右。
目前很多戶型的進深都在12米以下,這個數字比較合理。一般來說,板式多層或小高層住宅的進深在10.5至12米之間比較理想。
舉個例子,兩室一廳80平方米左右的住宅,其客廳開間大不可超過3.9米;120平方米的住宅,客廳開間在3.9米至4.2米之間。
問題五、得房率和公攤面積
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戶支配的套內建筑面積與每戶建筑面積的比例。
影響得房率的直接原因就是公攤面積的大小。得房率越高,可供住戶支配的實際套內面積也就越多。
不同建筑得房率的參考標準如下:
高層塔樓住宅得房率(75%—78%),公攤系數為(22%—25%);
高層板樓住宅得房率(78%—85%),公攤系數為(15%—22%);
小高層板樓住宅得房率(85%—88%),公攤系數為(12%—15%);
多層住宅得房率(88%—95%), 公攤系數為(5%—12%)。
問題六、務必注意贈送面積
新房樓盤,一般都會有贈送面積,一般而言,飄窗全贈送,陽臺半贈送。贈送的面積并不是越多越好,在簽訂購房合同時,要注意贈送的面積是否會計入到購房面積中。
問題七、不可忽略車位比
所謂車位比是指小區“總戶數”與“車位總數”之間的比例。對于一般的小區,車位比達到1:0.6就可以了,如果是高檔別墅一般要在1:2以上才夠用。
問題八、小區的容積率很重要
小區的容積率越低,說明建筑面積越少,建筑密度越低;容積率越低,居住的舒適度越高,私密性也就越好。
一般情況下高層住宅容積率應不超過5,多層住宅應不超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