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過公積金的都知道,公積金繳存是有一定繳存比例的,那么有部分有疑惑公積金繳存比例為什么不能超過12%?
住建部最新規定: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不得超過12%是指個人繳納公積金的比例不得超過12%,單位補貼的部分也不得超過12%。部分城市公積金繳存上限達到了20%。此次統一將上限調整為12%。
主要的目的——降低企業負擔
對于公積金繳存比例過高的城市,企業負擔相對較重,過高的人力成本,使得很多企業轉型面臨較大困難。通過降低公積金繳存比例扶持企業。畢竟經濟的發展需要市場主體支撐。
直接的影響——實發工資增加、個稅增加
公積金繳存比例降低后,員工實發工資將增加,在工資總額一定的前提下,扣款減少,實得工資增加。員工可支配收入增加,能夠有更多消費選擇。但同時,由于公積金屬于稅前扣款,公積金少了,工資多了,個稅也會相應小幅增加。
重要的影響——個人收入降低
這里主要指那些公積金繳存比例高于12%的職工,雖然公積金繳存比例降低了,職工實發工資增加了,但如果是從20%直接降到12%,公司將少繳8%的公積金,等于職工損失了8%左右的工資。
職工住房公積金月繳存基數=職工上年工資總額÷12;
職工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職工個人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單位資助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
職工個人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職工住房公積金月繳存基數×職工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
單位資助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職工住房公積金月繳存基數×單位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 職工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采取四舍五入到元的方式處理。
個人公積金繳存的月繳存額為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乘以職工的公積金繳存比例;單位為職工繳存的公積金的月繳存額為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乘以單位公積金繳存比例。單位及個人的繳存比例可在5%~12%自行選擇,個人繳存比例應等于或高于單位繳存比例。
根據規定,單位及個人的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各為5%-12%,具體繳存比例由單位和個人根據實際情況自行選擇。
每個單位只能選定一個繳存比例,個人繳存比例應當等于或高于單位繳存比例。繳存比例取1%的整數倍。所以有市民反映單位繳存比例低于個人繳存比例的情況,不屬于違規行為。
住房公積金繳存基數按照職工本人上一年度年底應發工資全額進行核定,每年調整一次,繳存基數原則上不應超過職工工作地所在設區城市統計部門公布的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倍。每年調整時間由中心提前行文通知。
公積金繳存多久才能貸款正常情況下申請貸款的借款人的住房公積金賬戶需要建立滿一年以上,同時還需要正常的足額繳存住房公積金滿一年以上這樣才能夠申請公積金貸款。這里說的正常繳存指的是:按月連續繳存、預繳和補繳住房公積金。
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發放的住房抵押貸款的對象是繳存住房公積金的在職職工和匯繳單位的離退休職工(并不是每個公積金管理中心都對離退休職工發放公積金貸款的),其貸款的對象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1、持續繳存12個月住房公積金或已累計繳存24個月以上且當前還在繼續繳存。
2、具有穩定的職業和收入,有償還貸款本息的能力。
3、具有購買住房的合同或有關證明文件。
4、提供住房資金管理中心及所屬分中心、管理部同意的擔保方式。
5、符合住房資金管理中心規定的其他條件。
以上條件每個地方的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不盡相同,以當地政策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