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房子對于中國消費者的意義早已超出了普通消費品的范疇,幾乎到了談房色變的地步,但其實有一些常見的對于房價走勢的認識卻是并不科學的。
誤區一:房子漲了十萬就是賺了十萬
這是典型的心態。社會上有一套房的家庭占了大多數,一般家庭不大可能在房價漲幅巨大后拋售后獲利,因中國人“安居樂業”的觀念根深蒂固,為賺錢而賣出房子再租房的做法是要有先進的觀念的。所以不管自己的房子漲了多少,只要不賣,就不能實現這種 。也就是所說的紙上富貴。所以,房價雖然漲了不少,可是對于大多只有一套房的家庭來講,沒有什么意義。
誤區二:經濟學家說了,房價還要漲
經濟學家在某些領域有智慧,不等于在經濟問題上在行。且越有名的經濟學家,恐怕越無時間搞學問。對于那些如十年內房價要漲三倍,房價還要漲20年的言論要仔細分析,不能輕信。楊小凱說:中國的有些學者不是缺乏智慧,而是沒有良心。1998年的時候這些人怎么不說房價要漲一倍?他們能否對買房人作出房價上漲的擔保?當初說股市要漲到3000點的人是否補償虧損的股民哪怕一分錢?
誤區三:政府嚴控土地導致房價上漲
根據北京市國土局上周公布的土地供地計劃,與去年相比,住宅用地總量計劃減少450公頃,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減少了200公頃,商品住宅用地計劃減少了250公頃。這表面上來看,土地供給計劃下降,房價會上漲,實則不然,因為土地供應減小抑制的是新房市場繼續提高活躍度,間接促進了北京二手房市場發展,所以土地供應減少會抑制新房價格,上漲的僅是北京二手房價格。
誤區四:土地是 資源價格就應上漲
其實,不光是土地,石油、煤、鐵礦、鈾礦等都是 資源。可是這些東西是不是就是一直上漲,從不下跌呢?周國際油價,難道是因為它們變成了可再生資源?
誤區五:建材成本上漲導致房價上漲
據測算,建筑材料成本僅占房價的20%,鋼材不是房屋的 建筑材料,這樣鋼材占房價的比例就更低了。磚混結構的房屋用鋼量每平方用鋼僅為10至30公斤。所以鋼材對房價上漲影響甚微。同時,鋼材價格持續上漲好幾年了,這也使得企業盲目大量,僅今年已經建成的鋼鐵項目的產能就將高達4.1億噸,而2004年中國生鐵產量僅2.5億噸,中期來看,鋼材價格會不漲反跌。近市場上的鋼價就下跌了近千元一噸。鋼價漲不是房價走勢漲的理由。
誤區六:經濟發展收入提高房價也應漲
不錯,中國這兩年收入提高較快,但是假如一個人年收入3萬,一套房價90萬,相當于30年收入。可是房子是要用一二十年的積蓄來購買的。假如一個人年收入3萬,一套房價60萬,相當于20年收入。如收入與房價年均上漲15%,20年后不吃不喝,也僅307.35萬的積蓄,可是房價已漲到854萬了。所以房價漲幅應大大低于收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