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在2015年錯過了買房機會,在2016年依然猶豫不決的購房人來說,2016年的房價走勢真的是關鍵。為什么2016房價會漲?今天就來分析一下。
為什么說房價還會再漲?
要說清楚為什么房價還會漲其實也不難,大家看下以下的三大推手,就能瞬間明白了。無論是土地供應,還是通貨膨脹,似乎都不是大家能夠控制的。
推手一:政府限制土地供應
依目前來看,政府也沒有再控制房價的意思,以及近期以來明顯的信號——地價在漲,而官方沒有喊剎車的兆頭。土地供應在政府手里,慢慢放地,慢慢開盤,新房開盤8-10萬,拉動周邊二手房價到6-7萬很正常。
推手二:通貨膨脹
每年24%的貨幣增發,9%是增加的物產,實際創造的價值部分。另外14%是超發部分(沖淡社會整體財富),這部分貨幣首先從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個地方熱線快錢流出,流入地呢?自然這些城市的核心區、宜居區的房產部分。以上海為例,近5年,上海外環內房產平均月漲幅在0.87%-0.94%之間,復利計算就是每年9%-13%的漲幅,雷打不動。
2008年一個四萬億政策,讓2009年初到2013年底這四年間的房價徹底飛天。印鈔機里面的熱錢、快錢,首先從北京、上海、深圳這三個地方冒出來,所以這些地方對通脹的的情況敏感,人們發財了,有了錢,都首先去買這些地方的房產,因為這些區域的醫療,,文化活動資源和各類高凈值人際資源水平而言,是全國 水平。
這三個地方的 區域的房產,是能抗通貨膨脹的東西。像上海 的一些洋房區,就是這個價格,愛買不買,不買還漲,并且永遠不缺買家。
推手三:持續的人口導入
年復一年,來一線城市工作的外地二三線小城市的大學生的家長,把100-200萬的積蓄(包括沒用完的公積金),全給在北京、上海、深圳工作的兒子、女兒拿來買房,造成大城市的輸入型通貨膨脹。
地產商有了錢,繼續買地蓋房子。本地二手房的房東拿了這筆錢,置換新房子,大房子。二三線小城市越來越窮,當地的銀行存款越來越少,一線大城市銀行存款越來越多。
按這個節奏,一線城市擠得不行,連剛需都消化不了,更別說改善性需求了,這個是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了。
那2016年的房價會怎么漲?
2016年房價會怎么漲?其實也不能一概而論,畢竟不同區域的情況不一樣,不同時間段的市場情況也不一樣。
分析預測一:區域分化 需求分析
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差異化明顯。其中,一二三四線城市房價普遍、差別化上漲;一線及周邊地區領漲、二線普漲、三四線企穩或恢復性上漲、局部城市仍有下跌;城市分化、板塊分化、樓盤分化依舊。
同時,住宅購房結構性需求分化,婚姻人口、小面積住房改善者(一二線突出)、“北漂型”租房者、新進城租房者購房,以及一二線城市為主的性購房;一方面創新形態需求得不到滿足,另一方面傳統產品產能過剩;綠色環保節能低碳需求難以匹配大眾收入水平。此外,吸引農民進城購房是“去庫存”的大增量;海外市場依然是小眾市場,對國內房地產影響不大。
分析預測二:政策給力 明年依然是買房機會年
明后兩年是房地產好、也是后的政策機遇期(在經濟轉型完成之前),保增長、去庫存已成為政治任務。于是,政策繼續刺激拉升銷售,2016年住宅銷售額將與今年基本持平。
此外,購房門檻的降低將成為政策佳著力點,政策將統分結合,降首付、口、返稅收、促簡政;地方減稅費、給補貼、準、加醫保、進公積金,保障房、棚戶區貨幣化。貨幣寬松與低利率對資產價格依然給予有力支撐,美元加息小步慢走,對人民幣計價資產影響微弱。
分析預測三:土地減少 房價隨之攀升
根據“物以稀為貴”的原理,全國土地出讓普遍減少,房企土地儲備面積繼續下降,有利于提升房價。一二線城市源于控制城市邊界、頻出,二線城市成為品牌房企土地儲備重點區域和未來角力場,三四線城市供大于求、被迫減少土地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