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房地產(chǎn)高庫存和棚改安置辦法是互相矛盾的。一方面,各地庫存持續(xù)高企,另一方面棚改實物化安置的方式又必須大拆大建。
于是,在今年以來的樓市政策中,“貨幣化安置”被頻繁提及。它通常是和棚改是綁定的。那么到底什么是“貨幣化安置”呢?政府為什么要采用這種安置辦法呢?一直以來,政府征地拆遷采取的都是實物保障與貨幣補貼并行的方案,而棚改初期也沿用了這一方案。在房地產(chǎn)庫存嚴重過剩的當下,這種方案的弊端越來越明顯:
1、實物安置這種方案需要興建大量的專用安置房。在商品房嚴重過剩的行情下,顯得不合時宜;
2、實物安置需要待安置居民等待相當長的時間,這個周期通常是2-3年;
貨幣化安置
貨幣化安置有三種形式:
1、居民自行購買商品房;
2、政府購買商品房賣給安置居民;
3、直接給與貨幣補償。
這三種形式各有特點。對于選擇自行購買商品房的居民,政府將引導開發(fā)商將普通商品房轉為安置房,棚改居民可自行購買;政府購買商品房賣給棚改戶這種形式,通常價格不會高于所在城市均價;貨幣補償則針對那些住房需求已經(jīng)得到解決,且本人愿意接受貨幣補償?shù)木用瘛?/p>
貨幣化安置的優(yōu)點
政府提出在2016年貨幣化安置的比例不能低于50%,并將貨幣化安置方式逐漸確定為主流安置方式。它的優(yōu)點主要有兩點:
1、過渡期短。被安置群體不用等待太久,貨幣化安置所需的房子直接來自于存量房市場。政府也能節(jié)省大量過渡安置費。
2、購買存量房,可選度更好,能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重要的是,能夠消化一部分庫存。
為了鼓勵貨幣化安置的推行,各地正在采取以下三類措施:
1、財政資金。財政資金安排專項撥款,并給與按期搬遷家庭一定額度的補助和獎勵;
2、貸款融資。這主要是通過國家開發(fā)銀行定向貸款。為了鼓勵選擇貨幣化安置,被安置群體購買商品房時還可享受貸款利率折扣等優(yōu)惠措施。
3、稅費支持。通過在交易環(huán)節(jié)減免契稅、營業(yè)稅等措施,鼓勵人們選擇貨幣化安置。
貨幣化安置確實是解決庫存的有效措施,不過在貨幣化安置的過程中,如何讓選擇貨幣化安置的人群得到住房保證,需要政府在政策制定時考慮周全,比如兒女問題,是否能在原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