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北京的房屋均價突破四萬一平,當上海的房屋均價突破四萬五一平,當許多中小城市的房價翻了一番,中國年輕人的購房壓力就變得顯而易見了。然而,當中國年輕人為此叫苦不迭時,外國年輕人又面對著怎樣的情況呢?
一、 美國年輕人愛租房
在美國,一般只要5%-20%的首付就可以擁有一套房,但美國年輕人更偏愛租房。因觀念和儲蓄習慣的不同,美國的年輕人經濟獨立,平時也不怎么存錢,加上他們還有學貸,車貸等各種貸款要還,所以比起貸款買房,美國的年輕人更愿意租房。
二、法國年輕人有錢也不買房
在法國,只要你沒有房子,就可以拿著收入證明去申請住房補貼,而且法國還建了很多廉租房,政府對房租的控制也很嚴厲,因此租房的壓力遠遠小于買房,所以法國年輕人掙錢更多是為了消費,即使有錢也不會買房。
三、英國年輕人也“啃老”
近幾年,英國的房價漲幅很大,而且放貸標準也收緊了,如果要買房就需要繳納更多首付,大部分的年輕人都需要向父母尋求資金幫助來買房。而對于父母手頭也不寬裕的家庭來說,買房就成了空想,這點倒是跟中國父母比較相像。
四、加拿大年輕人貸款買房是主流
加拿大的房租跟房貸不相上下,因此只要能付首付,年輕人一般都會第一時間考慮買房。據了解,加拿大有20%家庭用其稅前收入的30%支付房貸,在大中型商業銀行幾乎找不到于20%、還貸期超過40年的房貸。
五、新加坡年輕人幸福
在新加坡,低收入家庭購買組屋的話,政府會根據具體情況高可給4萬新幣的補貼,另外年輕人要是買新組屋跟父母做鄰居,政府可補貼1萬新幣。有了這些補貼當首付,辦個三十年的貸款,月供用公積金還,新加坡年輕人只要有正當工作,就可以買個30萬左右的組屋了。
六、韓國年輕人買不起房
早在2016年4月,韓國首爾江南地區住宅每坪的價格就突破了3000萬韓元,相當于每平米5.5萬元人民幣,因此韓國年輕人想買房,多依靠父母資助,若是父母積蓄不夠或兄弟多的年輕人就只能選擇租房了。
七、日本年輕人買房無壓力
日本年輕人很少依靠父母資助買房,也沒有為了結婚買房的觀念,因此大多數日本年輕人并不急著買房。如今日本年輕人的平均結婚年齡都在30歲之后,結婚之后一般會買房,大概用不到五分之一的收入就能供一套150平米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