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真正的想買房自用的人,到底應該怎樣去把握自己的購買行為呢?結合專業研究和市場表現,我們認為,置業是有一些常識和基本規律的,而且挺管用。
定律一:淡市是用家置業的好時機
首先搞清楚一個常識性認識,那就是無論何時,在市場上買到自己滿意的房子總是一件困難的事,而買到價格便宜的房子總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每套房子的特點、屬性、品質各異,而每個人對房子的品位和愛好也是獨特的——比如說孩子要就學、老婆在哪里上班等等,因此,找到一定價格標準的房子機會很多,但同時又能滿足自住需求和喜好的房子,就沒那么容易。
當然價格走低的時候買房會比較占便宜,但價格走高的時候該買可能還是要買。淡市時,投機者大量退出市場,這不僅意味著有更多的選擇機會,而且價格也趨于理性。
定律二:利率總是會變的
以往看來,住房按揭利率曾經很高,有銀行做到過14%、15%,甚至18%。去年我們經歷了五次降息,目前基本利率是4.9%,比較來講,還是低的。對利息的變化更應該調整心態,不能靜態看,要動態看,有高也有低。置業的關鍵是考慮機會成本、資金流動性以及支付能力。
定律三:房產稅可以通過買賣交易補償
其實對于買家,還有一個心理負擔,就是覺得稅少時沒買,稅多時再買,豈不虧了?
我們需要對房產涉及的稅做區分,目前是分為流轉稅和持有稅。流轉稅主要包括營業稅、契稅、所得稅。流轉稅是只有當產權發生變動時才會納稅。持有稅主要是房產稅和物業稅。
房產稅只對出租物業,物業稅尚未開征。現在的稅收調整重點是打擊投機炒樓,對于自用者來說影響不大。此外,即便是上市流轉,只要有足夠的耐心,總是可以通過多方尋價,將這點稅費找回來的。
定律四:新房供應多的區域,買新房較好;反之,買二手房較好
新房供應多的區域,買新房較好;反之,買二手房較好。市場處上升態勢時,新房的價格高于二手房;反之,二手房價格高于新房。
此定律的主要依據是市場供應者總是既包括開發者,也包括小業主。在同一個區域中,房價往往受這兩者推盤量的影響。比如,當一手樓供應量較多的時候,開發商為了爭奪客戶而競爭,價格相對合理;而當一手樓供應量減少的時候,就可能會出現賣家囤貨居奇,價格非理性上漲。
同時,很多城市還驗證了指標性物業的抗跌保值性能很高。據分析,一般在房價上漲時,這些物業會多漲10%;而在房價下降時,跌幅又會減少10%。
定律五:淡市時將多余房子賣出總是明智的
與持有股票不同,房地產的持有都是要付出代價的。持有成本包括物業管理費、銀行利息、裝修費、維修費等等。因此,持有的前提就是房屋帶來的收入,能夠涵蓋費用成本。而淡市時,這些成本往往打不住,所以賣出是明智的。
定律六:空置的房子要馬上出租
常聽很多人說,“我現在有三套房子,兩套空著”。乍一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實際情況還真是這樣,有些人認為出租收的租金還抵不了銀行利息,有些人就是在等待裝修和想賣之間徘徊。事實上,無論房子的租金回報是高還是低,都要選擇馬上出租,決不能讓房子空著,空著就是損失。
租房好不要選擇豪裝,因為這與租金價格不成正比,尤其是在淡市時。選擇一個好的租客比僅是出價高的租客更重要。
定律七:換房不受淡旺市的影響
在同一地段中,如果居住產品已經落后,而又有換房的打算,在市場預期不會變化太大的情況下,應該賣掉房子,將它變現為資金,這意味著更多的機會。
定律八:珍惜淡市中的每個機會
在房屋交易中,經常會出現買家和賣家因價格談不攏而相互僵持。其實選擇出手時機要緊隨市場行情。在市場不被看好的情況下,賣家要特別珍惜交易機會,因為這時賣家比買家多,成交量萎縮。如果買家叫價不是很離譜,千萬不要吊起來不賣。錯過機會,損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