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需買房經常會遇到這樣一種兩難境地。
有兩套房子, 套是地段較好的地方,各種配套完善或者正在快速完善,但價格較高,月供壓力較大,買房有可能使生活水平直線下降。第二套是地段一般的房子,距離軌道交通較遠,配套也較差, 的優點可能是空氣質量要好一點,買這套房子壓力要小很多。
今天就來跟各位聊聊對于這兩類房子的取舍問題。
通常我們在選房子的時候會過度關注房子的物理特點,并將至和我們的想法一一對應,如果對不上,我們就會放棄這套房子,這并沒有什么問題。但是物理特點的背后是其實反映的是你的價值判斷和房子的吻合程度。
你的需求必須來個重要性排列,然后得出必須要堅持的方面和可以妥協的方面。如果你已經完成這個排序,則表明你已經有了比較清晰的選房思路。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可以對房子的物理特點進行分析了。
首先,我們關注的是房子所在的位置
位置所影響的是你的生活方式,決定了你的時間分配。對于不同級別的城市,也有所區別。在交通發達的城市,你可以適當拉長工作低點和房子之間的距離,而在交通不發達的城市,兩者不能相聚太遠。對于位置的考量,你還需考量未來三五年內是否會選擇私家車出行。
其次,關于配套你應該這樣思考
你愿意選擇每隔一段時間來一次大采購,還是喜歡直接在樓下的菜市場、便利店和早餐鋪解決生活需求。不同的樓盤有不同的配套,買房時需要自己考慮清楚。
第三、關于幼兒園和要想得遠一點
成家是早晚的事,生孩子也不會太遙遠。幼兒園和的配套在短期內可能感受不深。關于這一點,小區內部群里的爸爸媽媽們可以給你確切的判斷。
另外,配套不僅事關孩子,它們同樣是房子保值重要的砝碼。同時也會影響小區的文化氛圍,這些都是社區價值的體現。
第四、自住也要考慮
人的一生只住在一套房子里?這種情況在當先恐怕極少了,既然要換房甚至換城市,那必然要考慮問題。高品質的小區和高素質的業主氛圍會影響居住體驗,他們都會對小區空間產生直接影響。
第五、選擇什么價格的房子是根據你的計劃安排而不是因為價格本身
簡單說,人的一生會涉及到衣食住行各種需求,但收入在一定時期內是相對穩定的,你可能得將這些需求安排在不同的階段來完成。舉個例子,你目前的收入可能只夠 輛車,一套房的首付,或者其他消費計劃。那么你只可能幾選一。在這個問題上,你還要考慮未來收入增長預期。當你把這些消費計劃分配好了之后,你的選擇自然也就確定了。具體到買房上面,選擇地段好價格貴還是地段差價格的房子實際上并不是因為價格本身,而是你對資金的安排。
第六、盡可能選擇品牌房企
對于開發商的選擇問題,直接的衡量標準可能就是房價了。但房價背后的隱性成本你在買房時是難以感受的,比如物業好壞、小區衛生狀況、園林綠化標準等,在這些方面品牌房企肯定要好些的。另外,房子作為一生中重要的一項支出,換房的成本高昂,選擇品牌房企也會更加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