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選房的過程中,價格一直是購房者考量的重點,那價格貴的房子就一定是好的嗎?價格過于便宜就一定對購房者有利嗎?買房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只考慮價格會影響到購房者的判斷能力。而理性買房需要考慮哪些問題呢?以下3大誤區不重視的話,可能會影響購房者的居住體驗哦!
一、正確看待房價問題
價格便宜對購房者有很大的吸引力。同一個區域中價格低的房子位置一般較為偏遠、交通不便、配套不完善、朝向不好。同一個小區內價格偏低的房子一般存在戶型不好、朝向不好、樓層不好的問題。那價格高的房子就是購房者的選擇么?其實不盡然。說到底還是要根據購房者的實際需求出發。例如家有老人和兒童,應該側重于低樓層,通風采光較佳的房屋;家里常用的出行工具是開車,那么對于公共交通的需求量就沒有那么大;剛需購房者經濟能力有限,對于上下班的通勤便利性需放在首位等。
一般而言,買房還是要重視地段的選擇,在房價和舒適度上取一個中間值,這樣既能保證生活質量,又能找到價格相對低的房子。
二、戶型究竟有多重要
談到買房,戶型絕對是繞不開的一個話題。隨著市場上戶型越發多樣、獨特,很多新一代的購房者都會過于追求個性。然而有時候過于奇特的房屋雖然造型漂亮,但居住舒適度卻不盡如人意。
對于毫無經驗的年輕購房者來說,一定要按耐住“躁動”的心,還是要中規中矩一些,具體可參考四大定律。
形狀定律:奇形怪狀或缺角的房屋盡量不買,方正的戶型是好選擇,長與寬的比例一般介于1:1.5之間較好。
采光定律:多面采光、坐北朝南,南北通透的戶型較好。
面積定律:兩居室客廳要>20㎡,三居室客廳要>24㎡。主臥要>12㎡,次臥>10㎡。
有效定律:浪費面積越多越不利于居住。例如:走廊或通道過長、戶型不方正造成的邊邊角角等。
三、物業一點都不重要嗎?
物業問題是很多購房者在選房過程中容易忽略的一個問題。認為物業的作用不大的看法是不正確的。物業不僅僅是小區環境的管理者,更是保證居住安全的重要監控者。購買二手房可以直觀看到小區的物業水平,而新房多為期房,很難判斷物業水平,購房者可以從物業公司的品牌、口碑入手。
我們常說沒有十全十美的房子。買合適的房子關鍵點在于多思考勤行動,保持理性避免沖動陷入各類購房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