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的時候,我們都會去關心建筑面積和使用面積,房屋建筑面積通常要大于房屋使用面積,商品房買賣合同一般是按房屋建筑面積計價,而且房屋建筑面積一般由相關部門確定。建筑面積指建筑物長度、寬度的外包尺寸的乘積再乘以層數。它由使用面積、輔助面積和結構面積組成。
建筑面積和使用面積計算公式:
公攤面積=建筑面積×公攤系數
公攤系數=建筑總公攤面積÷建筑總建筑面積
套內建筑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套內墻體面積+陽臺面積
公式解釋:
1.套內使用面積,有個形象的說法叫“地毯面積”,簡單說,就是把你家面積全鋪上地毯,能鋪多少面積的地毯,就是多少的套內使用面積。
2.套內墻體面積,套內墻體面積包括戶型內部的分隔墻(按照投影面積全部計算),兩戶之間的分隔墻(按照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外墻(按照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三個部分。
3.陽臺面積,封閉陽臺按照全部面積計算,不封閉陽臺按照一半面積計算。
4.公攤面積,建筑內的樓電梯間、消防通道、為本樓服務的配電房、水泵房等附屬設施用房、外墻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這些全部計算為公攤面積。
通常在無電梯的多層建筑中,公攤系數在5-10%這個范圍內都是正常的,超出10%的也有可能,不過少見。
在有電梯的板式小高層建筑中,公攤系數通常在15-20%之間。
在有電梯的板式高層建筑中,公攤系數通常在18-25%之間。
在有電梯的塔式小高層建筑中,公攤系數通常在18-22%之間。
在有電梯的塔式高層建筑中,公攤系數通常在20-30%之間。
住宅的建筑面積計算起來比較復雜,不僅規定多,而且專業性、技術性強。消費者在購房時,如果對此不了解,或者對計算出的結果表示懷疑,可以咨詢專業人員或請專門測量機構,依照上述標準重新測量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