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的公攤面積有沒有統一的標準呢?公攤面積應該有多少才是合理的呢?公攤面積是購房者買房考慮的一大困擾,常常會因此而出現各種糾紛現象。怎樣才能夠正確的認識公攤面積呢?各類住宅的公攤面積又有什么標準呢?
房子的公攤面積怎么算
1、住宅使用面積和住宅產權面積:住宅使用面積是指住宅戶內全部可供使用的空間面積,按照住宅的內墻面水平投影計算。住宅產權面積是指產權主依法擁有住宅權的住宅建筑面積。住宅產權面積由直轄市、市、縣房地產主管部門登記確定產權認定。
2、建筑面積的定義:房屋建筑面積指的是房屋外墻(柱)勒腳以上的各層外圍水平投影面積,包括陽臺、挑廊、地下室、室外樓梯等,且具備有上蓋,結構牢固,2.20米以上(含2.20米)的建筑。
3、按照計算建筑面積的有關規定:房屋公攤計算公式:建筑面積=套內建筑面積+公攤面積、公攤面積=公攤系數*套內建筑面積、公攤系數=總公共分攤面積/(套內建筑面積*總套數)、套內建筑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墻體面積 +陽臺面積
住宅公攤面積標準
住房消費者要想把握自己所需住房的內在價值水準,衡量住房設計是否合理,功能效果是否理想,是否達到經濟與舒適的原則,就應該了解住房的建筑面積,使用面積,居住面積和公攤面積:
1、居住面積:是指住宅分戶門內的臥室、起居室等的面積(不包括廚房、衛生間、陽臺等)。廳和室內過道的面積超過6平方米時,按其面積的一半計算在居住面積中。現在住宅隨著住房功能效果趨于合理,廳、廚房、衛生間等都有明顯增大,居住面積在使用面積中的比重相對縮小。
2、住宅使用面積:是指住宅分戶門內,可供實際使用的凈面積總和:其中包括臥室、廳、廚房、衛生間、陽臺、室內過道、室內樓梯、壁櫥等。以住宅使用面積除以建筑面積所得的百分比,就是平常所說的得房率。
3、房屋建筑面積:是指房屋各層面積的總和,各層建筑面積按建筑物勒腳以上外墻面積水平截面計算,包括使用面積、輔助面積和結構面積。以“套”為單位的商品房建筑面積,由自用建筑面積和合理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兩部分組成。
住房消費者要想把握自己所需住房的內在價值水準,衡量住房設計是否合理,功能效果是否理想,是否達到經濟與舒適的原則,就應該了解住房的建筑面積,使用面積,居住面積和公攤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