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在媒體的灌輸或者身邊人的影響之下,我們的潛意識里總是把棚戶區和臟亂差聯系起來,仿佛骯臟的環境、混亂地、糟糕的配套就是它的標簽。棚戶區改造房子是小產權嗎?商品房與棚戶區改造房的區別?
棚戶區改造房子是小產權嗎
什么是小產權房子?簡單來說就是國家發產權證的叫大產權。如開發商辦理合法的立項開發手續后辦理土地出讓手續并按規定上繳給國家土地出讓金和使用稅(費),由國家發放給開發商土地使用證和房屋預售許可證,這樣的房屋稱為大產權房屋。而國家不發產權證的,由鄉鎮政府發證書的叫小產權,也就是說在農民的集體土地上,僅有鄉(鎮)政府或村委會的蓋章以證明其權屬,并沒有國家房管部門的蓋章,這種房屋被視為鄉產權,即小產權房屋。
棚戶區經過改造時如果原房屋是權那么安置后也是權,如果原房屋是部分產權,根據產權人意愿有可能是全產權或者還是部分產權。
小產權和大產權的區別:大產權即完全產權,包括房產使用權證與國有土地使用權。大產權的房屋在進入二級市場時,無需繳納土地出讓金和收成。小產權即不完全產權,只包括房屋的使用權,它與大產權的本質區別在于土地使用權。通俗的解釋,買的房再轉讓時不用再交土地出讓金的叫“大產權”,再轉讓時要補繳土地出讓金的叫“小產權”。
商品房與棚戶區改造房的區別
棚戶區改造房土地屬于國家劃撥的,屬于經適房的一種,上市交易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而商品房的土地是開發商有償購買的,開發商可自行規定其價格并出售。
1、如果被拆遷人選擇補償方式,則被補償的總金額等于被拆遷房屋的評估金額加上棚戶區改造房屋拆遷價格+補貼金額+面積補貼金額+搬遷補助費和臨時安置補助費。 棚戶區改造被拆遷房屋的評估金額泛指被拆遷房屋的評估單價乘以被拆遷房屋的建筑面積。而棚戶區改造房屋拆遷價格的補貼金額則指的是被拆遷房屋評估金額乘以增加比率。如果房屋面積小于25㎡增加比率為40%;大于或等于25㎡、小于33㎡的為35%;被拆遷房屋面積大于45㎡以上的范圍一般在20%-25%之間。
2、若被拆遷人選擇第二種棚戶區房屋改造拆遷房屋回遷安置的,則被拆遷房屋的建筑面積就近上靠標準戶型安置,實行“拆一還一”不找差價;若被安置的拆遷面積大于被改造的房屋面積則要增加相應的多余面積金額,產權歸交納增加面積款人面積安置房屋的,超過標準戶型建筑的,按照該項目的商品房銷售價格結算相應金額。
3、無戶籍房是否也有棚戶區改造拆遷補償標準 無戶籍房產是指之前那些違規建造或自由自有住房建造的一些統稱,因為沒有房產證,本應該不予與補償;但是依照1990年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頒布以前自建自住的獨立房屋,其權利人具有拆遷區域的正式戶口又無其它住處的,可對其棚戶區改造房屋拆遷給予一定補償,具體補償金額由評估機構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