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數購房者的認知中,的房子好,因為的房子的實際使用。但事實并不是這樣。究竟得房率是不是越高越好?得房率和實際使用率究竟有啥區別,又有啥聯系?
認識得房率:
房屋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戶支配的面積(也就是套內建筑面積)與每戶建筑面積(也就是銷售面積)之比。
計算方法:得房率=(建筑面積-公攤面積)÷銷售面積。
得房率越高越好嗎?
得房率是買房比較重要的一個指標。計算房屋面積時,計算的是建筑面積,所以得房率太低,不實惠;太高,不方便。因為得房率越高,公共部分的面積就越少會使得住宅小區的優美環境大打折扣(比如:大堂、電梯間的公攤面積過分狹小),住戶也會感到壓抑,影響居住質量。
一般,得房率在80%左右比較合適,公共部分既寬敞氣派,分攤的面積也不會太多,比較實惠。
認識使用率:
使用率是指可供住戶支配的面積(也就是套內建筑面積)與每戶建筑面積(也就是銷售面積)之比。
使用率是房地產市場上一個約定俗成的參考指標,它所代表的是商品房套內的地毯面積(即使用面積)與其商品房銷售建筑面積之比。
使用率可以反映出商品房使用面積的大小,具有一定參考性:板樓大約為80%;塔樓大約75%;寫字樓大約70%;商場大約65%。使用率與人流量密切相關,人流量大的地方,使用率低。
得房率常用于銷售人員介紹項目情況的時候,而使用率不會在哪個時候被提及。使用率會在實際計算費用(eg:北方城市供暖面積的計算)時會被提及。兩種“率”用途不同,購房者不能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