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產品的逐漸入市,精裝修住宅逐漸暴露出的施工質量不過關、產品品質沒保證等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問題,消費者發出疑問,精裝修住宅到底“精”在哪里?有無切實可行的評判標準?
“精裝修”的確是個美麗的字眼,作為廣大消費者夢寐以求的理想物業,能住上精裝修的房子,也就意味著離精致和品位生活已經不再遙遠了。而事實并非如此,如今市場上的精裝修住宅并沒有給人們太多的驚喜,人們買房的困惑和煩惱非但沒有減少,反而隨著精裝修的普及而變得多了起來。許多所謂的“精裝修”住宅僅僅是一種“非毛坯房”,僅僅是為了迎合市場需求而出現的產物,是一種看起來很美,卻著實令人心痛的謊言。
“精裝修”缺乏明確和統一的標準
精裝修中大的弊病是精裝修缺乏明確和統一的認定標準,這在相當程度上為一些不負責任的開發商利用“精裝修”概念迷惑消費者提供了可能。之所以在各界呼聲較高的情況下相關標準遲遲不能出臺,主要原因在于精裝修標準的制定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體系,由于各地經濟水平、消費能力不均衡,不適合“一刀切”。
精裝修與毛坯房交付的區別在于,毛坯房交房的裝修標準是國家強制標準,如《住宅工程初裝飾竣工驗收辦法》,而精裝修房屋在交房時卻沒有國家強制執行的驗收辦法作為準繩,有的只是一些如《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范》等推薦標準。無論是“800元/平方米”還是“1000元/平方米”的裝修標準,在沒有統一驗收規范的保證下都成了模糊概念。
在相關強制標準出臺之前,消費者應該向開發商索要《商品房使用說明書》、《商品房質量保證書》,因為在這“二書”中對精裝修產品的品牌規格、使用年限以及保修范圍都進行了約定,消費者可以以此保障自身權益。
三大陷阱坑苦買房人
由于信息的不對稱,消費者在選擇精裝修住宅時,容易對開發商的信誓旦旦聽之信之,從而使自身利益無法得到保障,精裝修住宅存在貨不對板、質量低下、價值虛報三大陷阱。
貨不對板:一般情況,開發商會故意將樣板間裝修標準高出實際規格。由于精裝修住宅并不容易看出內部品質,質量問題往往會在使用中體現出來,成為精裝修中“隱蔽”的陷阱。
質量低下:而一些開發商提供的品牌并不假,只是他們會“偷梁換柱”選用這一品牌中的低檔過時產品,而不明就里的消費者卻為此付出合格產品的價格。由于普通購房者是很難甄別精裝修的品質的,開發商借此降低施工質量標準、減少施工成本投入。
價值虛報:許多精裝修住宅往往看上去很美,其實遠遠低于實際價值,開發商會一味夸大裝修標準,而實際費用卻低得離譜。另外,由于房產開發周期較長,等一兩年交房后,裝修時所用的產品早已貶值,而且開發商大規模采購也會降低成本,而這一部分盈余依然要消費者埋單。
買房子畢竟是一輩子的大事,消費者在購買的過程中一定要多長個心眼,做到心知肚明。建議消費者一定要選擇品牌實力企業的精裝修產品,因為品牌企業具有豐富的研發經驗和資金實力,對企業形象也更為重視,因此,出現質量問題的情況會少很多。
國家雖然沒有明確的精裝修驗收標準,但消費者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聘請專業的技術質量監督驗收部門對產品品質和施工質量進行驗收,詳細檢查各種材料和品牌的相關進貨證明材料,大限度地保障自身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