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改房是70年,一些老的樓盤情況更加復雜,使用年限界定要考慮的因素更多。使用年限屆滿,土地使用者可以申請續期,但應依法重新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并辦理登記。
房改房是國家對職工工資中沒有包含住房消費資金的一種補償,是住房制度向住房商品化過渡的形式。房改房的產權土地使用年限起算時間以該地塊地上房屋參加房改之后第一個繳納土地出讓金的房屋為準。
房改房,是指于1994年國務院發文實行的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產物,是我國城鎮住房由從前的單位分配轉化為市場經濟的一項過渡政策,現如今又可以叫做已購公有住房。
房改房可以買,最主要是要看產權人與原單位簽署的原購房協議(或稱買賣合同)中有沒有特殊約定,如房產要轉讓時單位有優先購買權,或只能出讓給本單位職工等。如沒有約定的話,就可以放心購買。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房改房都是可以上市交易的,比如保密單位、軍隊以及教育部直屬高校的房改房,目前還不可以隨便出售。
房改房和商品房是不同的,現在市場上出現的房改房一共有兩種,一種是部分產權房,而另一種是完全產權房,有這兩種的區別,主要是由于職工在購買房屋的時候有市場價和標準價購房、成本價三種選擇。
這三種房改房房屋所出示的手續都是有區別的。按市場價購房的房屋產權歸個人所有,而且可以隨時上市交易。按成本價購買的房屋產權歸個人,但一般要在5年后才能進入市場交易,而且在交易前要交納土地出讓金。按標準價購房的是部分產權房,職工只擁有部分產權,具體按照當年標準價占成本價的比重來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