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年初一到現在,《美人魚》已輕松突破20億票房。除了感嘆環境保護的同時,很多地產人也看到了樓市的心酸和變態的房價。
《美人魚》票房大賺 地產人看得心酸
根據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正月初九,《美人魚》已經連續九日票房破億,其中連續七天破2億,這成為《美人魚》領先電影的大。在上映的九天時間里,《美人魚》不僅連續九天斬獲冠軍,累計票房也達到了21.28億元,持續著自己破紀錄的神奇之旅。
很多人說,周星馳的電影,每一部都盡大可能追求完美,追求真相。《美人魚》既然是以房地產開發污染海洋環境為背景的電影,也透露了不少地產行業的真相。細心的網友就從里面刨出不少令人驚嘆的事實,其中就包括房價上漲的一些不理理智的蝴蝶效應。
房價非理性上漲第一步:
開發商:不感興趣也要舉牌 哄抬地價又沒什么損失
《美人魚》一開始,鄧超和張雨綺兩個人在搶青羅灣這塊土地,兩家人都在的舉牌,土地價格好像都已經超過了常規外界認知。后來鄧超舉辦慶功儀式,禿頭鄭總嘲笑鄧超說:你以為張雨綺去競拍是真的想要這塊地啊,無非是希望把土地價格弄高,邊上的房子可以快點賣出去。這筆生意你會虧200億,而張雨綺會賺300億。
盡管你不想相信,但是事實就是如此。只要周邊有土地出讓,不管拿不拿地的開發商都參與下,大家都舉下牌子,大家一起把價值烘托上去,反正真正想要的開發商會接盤的,這么做對開發商百利無一害,對購房者,就是水漲船高的房價。
房價非理性上漲第二步:
蝴蝶效應:競拍時的攀比心理
鄧超扮演的角色自己也在說:對于我來說,做生意就兩個原則。第一對手的報價我都跟進,第二我每次報價都比對手貴100萬,要知道只比對手100萬就可以談成這筆生意,100萬對我來說意味著什么,不就一次應酬的花銷么。
所以,鄧總的邏輯是對方的價格只要對方肯出就說明這個價格就是合理的,而我多花100萬就當我多做了一次應酬,所以我的這個價格也是合理的。所以我永遠都能拿到項目,而且是合理的價格。
這個邏輯很土豪,但是在不少開發商中間卻是事實存在的。如果在拿地時候懷揣著這個策略的開發商如果有兩家以上,那么土地市場上的不理性部分就會產生蝴蝶效應。
神奇的攀比心理會讓土地市場產生一些看似符合邏輯實際卻并不合理的成交,就有一部分這個因素夾雜其中。
房價非理性上漲第三步:
:“這個項目已經不是利潤所可以考慮的”
當鄧超拿下地塊,記者都來采訪說:成本這么貴,為什么企業還要拿這個項目。當時的新聞發言人說:這個項目將會是企業產品線的集合,已經不是利潤所可以考慮的。
這一回答讓我想起來當下頻出,豪宅遍地的北京樓市。很多時候開發是一種無奈,做這個生意可能沒有足夠的利潤可以獲得,但是又必須要做。
為了實現企業轉型往走,特意拿一些自己不熟悉的地塊,甚至愿意背負一定的代價。有的時候明知道這條路未來不好走,人人都在感嘆,這樣的市場后也不知誰來接盤的時候,你還是要強撐著告訴自己,只要做得好,轉變思路就一定能翻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