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對“潛規則”這三個字并不陌生,那么,樓市中,開發商不想讓你知道的9條買房潛規則是什么呢?
1、售樓處的人真不一定是開發商的人
現在越來越多的房地產公司主張“輕資產”,把銷售團隊外包給代理公司。代理公司通過售房來獲取傭金,多賣多得,因此具有更強的銷售力。這不會影響你買房子,但如果他們曾經對你有若干個承諾,可能就有影響了。如果購房者遇到房價或房屋質量問題跑到售樓處去鬧事,很可能無功而返,因為這些都是開發商負責的事。
2、買房送“”不一定能實現。
很多購房者買房沖著是“地產”,售房者甚至“打包票”保證入讀??少浰蛥s真正捆綁了隱性門檻,實際到了報名時突然門檻攀升,終因為的指標、年限、戶籍等限制,公校兌現時要交贊助費,導致子女不成。其實,關于,很少有開發商愿意寫入合同內,消費者也無法合法維權。
3、贈送面積是不受法律保護的。
“”,“贈送超大花園”,不少免費贈送的東西通常讓購房者心動。實際上,這種買一贈一的房間單價會比無贈送的同類戶型要高出不少。因為規避政策限制,用小戶型配以贈送面積,達到更大空間效果。實際上贈送面積也會計入房價內,但是銷售人員只會告訴你,以實際使用到的面積計算,折算下來房價很。
4、沙盤掩蓋“不利因素”。
如果售樓處的銷售拿出沙盤為購房者介紹樓盤的綠化率達到30%或是更高,你可別輕易相信他。你在沙盤上看到的一大片綠色也許只是停車場。沙盤中常會看到一些用玻璃做成的透明小方塊晶體,它們可能是小區內的公共設施,也可能是待規劃中的建筑物和居住樓棟。這些不明建筑物和空地,極有可能在未來某一天變成現實的時候,給居住生活帶來負面的影響,比如在自家買的樓面前就有另一棟樓拔地而起,比如承諾是帶規劃的綠地實際成為了一座高樓。
5、你注意過房屋的“產權”嗎?
購買商品房時,你注意到樓盤所處地塊的土地使用期限這個問題了嗎?按說每個樓的使用年限都是70年,但這個70年指的是哪個時間段?
商品房實際的使用年限,按照正常的流程,產權是按開發商拿到地開始計算,一共70年。一般情況下,拿地到開工到后交房,時間有兩三年。那么,正常情況下,購房者拿到房子之后,實際的產權只有六十七八年。但是如果開發商捂地或者呢,如果樓盤的地塊從拿地到交房花了五年以上的時間呢?
6、樣板間里有很多小手腳,如家具尺寸更小。
當初在售樓處看到的樣板間到交房的時候就被拆掉了,那很可能是因為樣板間作為開發商的展示空間,一定會“揚長避短”,充分體現樓盤戶型的,而到了交房的時候,為了避免那些過于“較真”的戶主發現自己的房子與樣板間之間存在差距而引起的紛爭,開發商“毀掉”證據。
其實樣板間很多都被"做了手腳",比如床的尺寸要比正常的床小,衣柜的徑深也比較淺,還會大量使用鏡子,巧妙布置燈光,讓客戶感覺到更為廣闊的空間。
7、戶型圖會故意制造錯覺。
從單套房的戶型圖上看到,為體現功能分區,設計戶型圖的單位會特意用餐桌椅、沙發、床、廚具、衛浴等來分別體現各功能空間,但是要注意,設計師在制作戶型圖的時候,可能會隨意縮放家具的大小。
8、精裝修費用做貸款利息驚人。
在精裝修房子的銷售環節,開發商會告訴你“裝修款也能做貸款”。看起來似乎對剛買房、手頭拮據的買房人來說,這筆裝修支出可慢慢支付,可精裝修費用產生的利息驚人。
9、你的個人資料可能被賣出。
買完房子,你是不是會突然接到各種讓你去裝修、買保險、買家具的推銷電話?不幸地告訴你:你的個人信息已經被出售了!
由于買房置業這個過程涉及到諸多環節,因此,客戶的資料在每一個環節都有可能被賣出。銀行貸款會登記個人信息,的業主信息在物業公司也有備案。購房是一個很長的利益鏈,賣給裝修公司、電器公司都有可能,但是出售多的對象還是中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