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線城市飛漲的房價,讓不少人開始猜測以后是否要進入“租房時代”,也讓不少人主動或被動地選擇踏上返鄉置業的道路。當熱熱鬧鬧的春節過去,不知道今年有多少人毅然返回了北上廣深,又有多少人一直留在了家鄉。
早在2016年11月,北京新建住宅的均價就突破了4萬一平,上海則突破了4.5萬一平,而深圳更甚,突破了5.5萬一平。當工資與房價的距離越拉越大,越來越多的購房者就放下了對一線城市的執著。根據調查顯示,超過6成的購房者都有返鄉置業的打算。
然而,返鄉置業是件好事,但要是一不小心掉進了“坑”里,好事也可能會變傷心事,所以返鄉置業一定別忘了防范這四個“坑”。
1、內購
“內購”即內部認購,內部認購是指房地產開發商小規模、不公開地預售商品房,針對的通常都是一些“關系戶”,雖然價格低,但并沒有安全保障。
內部認購的房子就像是沒有上戶口的人,因為它大多不具備預售資格,沒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按規定,這樣的房子是不允許買賣的,如果你買了,將無法收到法律保護,即使被騙也只能認栽。
因此,返鄉置業時一定別忘了走正規渠道,選擇值得信賴的開發商,還要確認樓盤是否具有預售、銷售資格。
2、廣告
“買房送面積”、“買房免物業費”等等,這些廣告是不是聽起來誘人?然而,這不過是開發商的銷售手段而已,故意夸大吹噓自己的樓盤地段有多好、房價有多優惠、環境有多漂亮,可當你真正把房子拿到手后才發現實際與理想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所以,返鄉置業時一定要注意實地考察,把相關資料保留,在簽訂合同時好把開發商宣傳的內容填入合同中。
3、殺熟
很多人買房時抱有這樣的心理,覺得有熟人買房能更加,有更好的戶型樓層供自己選擇,覺得自己能撿到。但是,在這個親兄弟還明算賬的現今,你真的確定你的那位熟人足夠靠譜嗎?
所以,即使“物美價廉”是多數人內心的期盼,但也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判斷,如果你所得到的優惠已經完全違和常理,那就還是小心為上吧。
4、畫餅充饑
在售樓處經常會看見這樣的情形,銷售人員站在沙盤外指點江山,說這里將來會有,那里將來會是商業,這邊規劃了車站、高鐵、飛機場,那邊又規劃了公園、廣場、風光帶。
但是,這些都只不過是開發商手里的一張設計或規劃圖紙,等真正拿到房,你就發現等當時售樓人員承諾的種種配套要么沒有要么變了樣。
所以,正因為返鄉置業之前,你生活在外地,對家鄉的情況不是很了解,因此才需要多加打聽。已經確定的市政規劃,一般都有相關報道,搜索后就可以知道,而那些得不到確定的規劃,你就需要多向周邊的人詢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