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適用住房是政府提供優惠政策,限定建設標準、供應對象和銷售價格,向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出售的具有保障性質的政策性住房。那么,經濟適用房與商品房究有哪些區別呢?
經濟適用房與商品房的關系
經濟適用房與商品房的聯系有些人可能會把經濟適用房與安居房、房改房等同起來,實際上,經濟適用房與安居工程有本質區別。安居工程是由政府安居或房改辦操作執行,是一種非市場模式。
經濟適用房與商品房都是由開發公司建設,房子建好后都是用于出售,都有一定的利潤(目前經濟適用房的利潤控制在3%以下),因此,經濟適用房應屬于商品房中的一種形式。
經濟適用房與商品房的主要不同點
1.價格
商品房完全是市場價,而經濟適用房是政府指導限制價。對于商品房政府是完全采取市場化的運作方式,由市場確定各種資源應收的價位。
對于經濟適用房,除免收土地出讓金外,并給予別的方面的優惠政策,如各種配套費減半征收;的事業的收費減半;小區的建設配套費不攤入住宅的成本,這些優惠政策,使經濟適用房的建設相對來說要比商品房價格優惠一大塊。
2.質量
經濟適用房價格比商品房低并不是因為降低工程質量。政府對經濟適用房的工程質量(或者叫功能質量、環境質量、服務質量)與商品房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經濟適用房不會像一般人所說的,既然價格比較低,它的質量很難保證。因為建設經濟適用房,政府在其中起了關鍵的指導作用。
政府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對這個項目先是政策上的優惠,另外對整個工程質量有比較高的要求,確保給消費者提供的住宅有好的質量保障。
3.戶型面積
經濟適用房的單元(套型)面積相對要比商品房的小些,它以“適用”為主。在經濟適用房管理辦法中規定,經濟適用房的戶型,應該主要以二、三居室為主。
開發商要以建設面積適中、功能比較齊全的住房為主,而不是追求超大面積的戶型。開發商會根據市場需要而定位,如普通住宅和住宅的多居室、復式、躍層、錯層以及別墅等等,商品房的面積也從幾十到幾百平方米不等。
4.設備標準
開發商為了把商品房的銷售價格提起來,在商品房的建設過程中,可以使用一些進口的高檔設備。對經濟適用房從政策上要求:盡量采取一些質量比較好、價格比較適中的功能設備,以降低房價。或者說本身由于市政府在價格上的限定,所以開發商一般也不會用太高檔的設備。
5.銷售對象
商品房銷售完全市場化,什么人買和買幾套都可以,沒有限制。經濟適用房從政策上講,應該銷售給中低收入的家庭,原則上只允許一個家庭購買一套。
另外面積要有所控制,雖然目前暫時還沒有具體的面積控制標準,但隨著經濟適用房政策的不斷完善,肯定要做出一些限制。具體中低收入家庭如何確定,會根據不同城市的人均收入劃出中低收入的界限。
6.物業管理收費標準
商品房的物業管理收費,政府只核定成本構成,價格標準主要靠市場調節。對經濟適用房物業管理收費,政府要嚴格進行控制。這樣對中低收入者來說,經濟承受能力好一些,以避免出現“買得起房住不起房”的現象。
7.享有的權利
對商品房權占有、使用、收益、處置的四個方面,政府沒有任何干預。買了商品房隨時都可以出售出租繼承贈予,只要按規定交了稅費就沒有任何限制。
對經濟適用房政府有一定限制,對占有、使用、處置權利,現在的政策沒有限制,主要是對收益權利做了一些限制。你的房子要出售,政府就要做一些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