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活在充滿風情的江南小鎮,家庭居住條件也寬敞舒適,上下2層200多平方米的房屋還帶南北2個露臺。按理我與租房毫不相干。 然而,我有過一次租房的經歷。
去年10月,我公公突患重病送上海住院并且開刀,我和先生全力以赴在上海照料,我們選擇離醫院較近的一家三星級賓館住下。本以為手術做好后一個星期就可以出院,但公公的病情不穩定,出院的日期無法預計。想想一個多星期花去的幾千元住宿費用,還有接下去不知何時出院的狀況,我們決定租房。
醫院門口常有一些分發租房名片的人,我進出醫院時手上會經常被塞入好幾張名片,為不隨地丟垃圾,我把它們塞在包里,此時正好需要。我選擇一張距離醫院較近的租房名片打了電話,一位女士接的,說房子就在醫院的,每日80元,廚房衛生設施都有,考慮到可以為公公燒營養湯、煮稀飯等,而且距離又近,我當即就應諾,與她約好在醫院門口見面。路上我突然想,怎么沒有像電影中看到的那樣約好見面的暗號或者手中拿本雜志報紙之類的呢?醫院門口進出的人很多,我暗暗觀察哪位是與我“接頭”的人。站立幾分鐘后一位40多歲的有些胖的短發女士進入視線,憑直覺就是她。我迎上去問是她剛才與我通話出租房屋嗎?對方回答是的。
跟隨那位女士(現在可以稱房東了)走了七八分鐘的路,來到出租的房屋。那是一處隱藏于繁華都市的木質結構的三層樓房,我租住的是二樓,仄仄的樓梯,白天也開著昏暗的燈,比較陳舊的設施,廚房是四戶人家共用的,各家有一個安置煤氣灶和水龍頭的位置。這些交通便利地處鬧市的老房子,住著2種人:老人和外地人。我也是外地人,每天清晨我和那些上海老人一樣去的菜場買菜,回來在廚房殺魚、洗菜、與鄰居聊天。當時覺得能夠安穩睡覺、能夠燒湯做菜、能夠有正常的生活起居也挺好。 如今,公公的身體在康復中,想起那些曾經生活在租房的日子,不由得感慨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