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病隨著火鍋盛行而倚瘋作邪,面對趨之若鶩的美食愛好者,提醒大家:還是古訓說得好,病從口入,火鍋的確好吃,但在吃這種傳統美食時一定要以健康為原則。
1、嘌呤導致痛風
除了體質、疲勞等因素外,海鮮、動物內臟、蘑菇和酒都是引起痛風病的罪魁禍首。因為帶來鮮美味道的嘌呤人體不能過多承受,而它就是導致痛風病的禍首。
有關說,如果過多的嘌呤不能排出體外,尿酸就會在血液中沉積,痛風病就是因此引起的。初起時經常是莫名其妙的腳趾扭傷,反復出現紅腫疼痛,如果得不到控制,尿酸就會進一步引起關節變形,直至腎臟損害、功能衰竭。
痛風屬于富貴病,患者中85%都肥胖。目前,痛風病患者多為收入高、運動少、應酬多的白領上班族,發病年齡從以前的50歲以后提前到目前的30歲左右,經常是在一次豪華的海鮮宴后,第二天清晨突然發病。我國的痛風病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由罕見病變為常見病的。
目前能確定的是,海鮮、肉類、動物內臟、蘑菇、酒、濃茶和咖啡含嘌呤較多,需要節制。不少人誤以為不吃肉只喝湯情況會好一些,但因為嘌呤能夠充分脫落到久燉的湯中,所以痛風病往往在各種鍋、煲類菜肴熱賣的季節高發。
2、寧舍三鮮莫吃太燙
第二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教授、第九人民醫院口腔內科主任周曾介紹,每年入冬后,因為信奉一熱當三鮮的火鍋文化,口腔疾病患者一些人也迅猛增加,比平常多出15%以上。
周教授說,吃火鍋引起的口腔疾病主要與口腔粘膜有關。因為火鍋濃湯的溫度可高達120℃,取出即吃的話,很易燙傷口腔、舌部、食道以及胃的粘膜。一些本來就有復發性口瘡的人,吃了火鍋后容易上火,其口瘡發生機會因此又多出好幾倍,或者原有的口腔粘膜炎癥出現加重癥狀。如此反復,還會誘發食道癌變。
他說,危險的是那些患有口腔粘膜白斑或扁平苔癬等癌前病變的人,火鍋的高溫和調料的刺激,都會使這些病情加重。所以,吃火鍋千萬不可心急,好能夠做到寧舍三鮮,不要太燙。
3、不做寄生蟲的宿主
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寄生蟲病防治科主任蔡黎研究員介紹,在1995年到1998年的4年間,上海市感染肺吸蟲的病人呈逐年上升之勢,原因就是那時生猛海鮮盛行,寄生在蝦蟹等海產品體內的肺吸蟲趁機轉移到了人體內。1998年以后,生猛海鮮不再盛行,上海市的肺吸蟲病人也直線減少。
據數據顯示,近年,因吃不潔豬肉而患上囊蟲病的占了70%,因吃不潔蝦蟹而感染肺吸蟲病的占20%。
所以建議,吃火鍋的時候一定要將肉切薄、多燙,蔬菜要多沖洗,并且好是到大商場、菜場購買火鍋用料,因為這些地方的肉、魚、菜在安全檢疫上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