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房價較高,很多購房者的目光便轉向了小產權房,但購房者需注意僅僅因為價格低就購買小產權房面臨著巨大的風險。
一般情況下,小產權房是指在集體土地上蓋的房子,只能銷售給集體成員的一種房產形式。鄉鎮政府發的所謂小產權房產,實際上沒有真正的產權。這種房沒有國家發的土地使用證和預售許可證,購房合同國土房管局也不會給予備案,所謂產權證也不是真正合法有效的產權證。
小產權房存在的法律風險主要有:
一、政策風險
如果購房者購買了小產權房,但當其屬于違法用地、違法建設的時候面臨著被相關部門整頓、房屋停建、依法被拆除的危險性。購房者就可能面臨既無法取得房屋,又不能及時索回房款的尷尬境地。
二、不能抵押、貸款
根據規定,農民集體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于非農業建設,農民將房屋賣給城市居民的買賣行為不能受到法律的認可與保護,也就不能辦理土地使用證、房產證等合法手續。
購買小產權房不能采用銀行貸款的形式、不能合法設定房屋抵押權、不能辦理房屋過戶手續,因此也就不能進行二手房交易。
三、拆遷無法得到賠償
如果遇有國家征地或者拆遷的情形,購房者的利益很難得到法律的有效保護。
四、配套受限
小產權房的附屬配套設施,如供水、供電、供氣等,因不在國家規劃之列也不能得到有效保證。
五、合同無法得到法律保護
由于小產權房的特殊法律屬性,使得小產權房的流通轉讓存在很多的限制,因此非本集體中的購房者和賣方所簽的合同也屬于無效合同。未來如果拆遷補償,賣方可以隨時違約,對自住的人來說,起不到效果。
如果有購房意愿的朋友在購房前一定要做好各種功課,判斷是否為小產權房的就簡單的方法就是看開發商是否五證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