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的,廉租房和公租房作為國家性保障住房,自從被提出就被給予了莫大的關注,然而對于這兩項政策大家卻都是一知半解,那么接下來就讓小編為大家普及廉租房與公租房的建設標準。
廉租房就是政府以租金補貼或實物配租的方式,向困難家庭提供的住房。為促進廉租房的發展,國家頒布了《廉租住房保障辦法》,對廉租房的保障方式、申請范圍等都做出詳細規定。
國家新政策規定新建廉租房單套不得超過五十平方米 ,廉租住房的來源主要包括收購的住房、政府新建、社會捐贈的住房、騰退的公有住房等。新建廉租住房,應當采取相對集中建設與配套建設相結合的方式,主要在普通商品住房,經濟適用住房項目中配套建設。此外,新建廉租房的建設布局也要考慮住房困難家庭就業和居住的便利。 有條件的地區,對城市居民低生活保障家庭,可以免收實物配租住房中住房保障面積標準內的租金。住房保障面積標準、住房困難標準以及城市困難家庭的收入標準等,將由市、縣人民政府按照各地實際情況確定,并每年向社會公布一次。
當公租房建設成為各地方政府保障住房的建設的重點,問題集中、量大面廣便成為一大焦點。為了宏觀層面的統籌安排,必須盡快出臺國家級的公租房統一建設標準。
公租房的建設標準應與普通商品房有所區別,在不犧牲安全性的情況下,適當降低一些舒適性,否則導致租戶退出就糟了。
提出公租房的建設需要兼顧“數”與“量”兩個原則,既要確保品質,又要提升建設效率,同時實現環境的效益。公租房是以政府為主導的,因為面積規模小,所以十分有利于工業化建造、標準化部品應用和系列化設計的實施。任何公共性住宅,如果沒有部品化、產業化、工業化,質量也不可能好,況且大規模的批量生產還有助于降低成本。同時,公租房的建設標準還要考慮地域差異,不僅是氣候、地理特點,還有經濟的差距。
以上內容便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廉租房與公租房的建設管理標準相關知識,希望可以通過這篇文章讓大家增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