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們國家的進步和發展,很多土地開始被征用,它們有的被建造成樓房商場等等。那么這時候,肯定會有一部農民朋友們遇到這樣一個問題:作為農村的征地補償分為哪幾種類型呢?土地征用補償的標準又是怎樣的呢?別著急,下面就請跟著搜房網的小編來一起看看其中的究竟吧。
農村征地補償分為那幾種類型?
依據《土地管理法》第47條的相關規定,征地補償有三大塊,即: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青苗補償費。對于這三項費用的分配:安置補助費、青苗費是直接支付給被征地人的,土地補償費給村集體。但給村集體的土地補償費也不是就歸集體、被征地人一點都得不到了。土地補償費由村集體統一分配,具體如何分要經村民代表大會決定,但在分配時,或者是村民都有權平均分、然后由村里給被征地人另行調配土地;或者是多分配給被征地人一些款項作為補償、而沒有被征地的村民就少分或是不分給所征地的土地補償費。
土地征用補償標準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七條:國家建設征用土地,由用地單位支付土地補償費。征用耕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至6倍。被征用土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1、各項征地補償費用的具體標準、金額由市、縣政府依法批準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規定。 2、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確定(有關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補償標準):按當地統計部門審定的基層單位統計年報和經物價部門認可的單價為準。
3、按規定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可增加安置補助費。原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的土地管理規定,已經在2013年3月26日《土地管理法》中刪除。
那么,讀完以上小編整理的關于農村征地補償的類型和土地征用補償標準,你對此有了了解了嗎?無論怎樣,我們國家的政策對農民朋友們還是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的,時刻保證著我們的權益不受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