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改房交易中買家面對的都是資訊不太明朗的“個體”,為消除交易風險,買家購買房改房需注意很多事項,對于房改房應該如何交納物業管理費?購買房改房注意事項有哪些?
房改房如何交納物業管理費?
房改房屬于普通住宅類型,其物業管理費標準執行《北京市普通居住小區物業管理服務收費暫行辦法》文件規定。但196號文件中規定的產權人交費項目,即綠化費、維修費、化糞池清淘費、管理費、公共設施維護費、電梯和水泵運行費仍由原售房單位承擔。
房改房屬于普通住宅,其物業管理費標準執行《北京市普通居住小區物業管理服務收費暫行辦法》。但是,196號文件中規定的產權人交費項目,即綠化費、維修費、化糞池清淘費、管理費、公共設施維護費、電梯與水泵運行費仍由原售房單位承擔。
房改房的產權人交費項目,即綠化費、維修費、化糞池清淘費、管理費、公共設施維護費、電梯與水泵運行費等10項費用仍由原售房單位承擔。
房改房注意事項
1、弄清“房改房”產權:“房改房”不同于商品房,消費者往往要面對情況多樣且資訊不太明朗的“個體”,在實施交易之前,弄清房改房“產權”是房屋買賣的“必修課”。
2、二手房市場上的“房改房”無外乎兩種:完全產權和部分產權。形成這兩種“房改房”的原因,要追溯至當年的房改政策,當年職工參加房改購買房屋時,有市場價、成本價和標準價購房三種選擇,這三種價格出示的手續是有區別的,在購買“房改房”之前一定要調查清楚,做到心中有數。
3、許多職工都是按標準價購買的住房,按相關規定,以標準價購得的“房改房”上市時,應先補足標準價和成本價之間的差價。消費者在購買這種二手“房改房”時,要確認該房屋是否已按照成本價補足差價。
4、和二手商品房買賣一樣,消費者同樣要弄清“房改房”的即時信息,并對房屋人的情況有大致的了解。
“房改房”的真實“年齡”究竟有多大,消費者往往難以辨別,據介紹,“房改房”不像商品房那樣,在土地證上標示出土地明確的使用年限,只有在上市成交變成私房并補交土地出讓金后,才會按照補交出讓金的時間開始計算70年產權,但并不意味著“房改房”就成了新房子。
據了解,影響“房改房”上市交易的還有一個問題也很關鍵,那就是戶主享有房改政策是否超標的問題,按國家規定,初級職稱享受80㎡、中級職稱100㎡、高級職稱120㎡的房改政策,因此房屋在上市交易時還應按成本價補足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