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需指的就是是“剛性的需求”,主要是為了解決基本的居住問題。那么,剛需房它是什么意思?剛需房和改善房有什么區別本篇將為您深入介紹。
剛需房它是什么意思?
剛需房其實就是房產商在營銷過程中產生的一個名詞。從字面理解,“剛性的需求就是“剛需”,自住是首要的條件。目前,業界對與剛需房普遍有下面的兩種理解:
一、緊迫性需求。簡單地說就是解決人居住的基本需求,就像穿衣、吃飯、工作等一樣。對于沒有房子的人來說,能擁有一套住房是一種剛性需求。因此剛性需求其中一個意思就是基本需求。
二、彈性需求。看似可有可無,具有一定的彈性空間,尤其隨著物質基礎的改善,人們對居住品質的要求逐漸提高。比如子女長大,原有的房子無法滿足兩代或者三代人同時居住,換套大房子,改善一下居住環境,這也是屬于剛需需求。這一類型二套房居多,且房屋面積偏大。
剛需房和改善房有什么區別
1、因為剛需解決的是基本的居住問題,所以為了降低購房門檻以擴大市場,很多樓盤位置偏遠、建筑品質低劣,園林景觀、生活配套、交通條件、健康配置、品質物管等更是無從談起,剛需房一度和低品質住房畫上等號。
2、2013年公布的《剛性需求住宅9大品質標準》的出爐就是向傳統意識的低品質剛需盤開戰,它告訴市場,剛需并不等于低質,剛需住宅同時要滿足各方面的品質要求,只有符合了《標準》的剛需房才是真正的好房。
3、據悉,該《標準》涵蓋了地段標準、交通標準、商業標準、戶型標準、建筑標準、環境標準、健康標準、規劃標準、服務標準等九大方面,每一項標準均有嚴格的規定。
①在戶型標準上,“戶型具有發展可變性,可滿足城市主流家庭未來5年的家庭結構與人口變化”;
②地段標準上,“社區位于 30 生活圈內,按照國際都市生活通行要求,與城 點的直線距離控制在10公里范圍”;
③交通標準上,“社區步行10 范圍內(約1000米距離)可到達站點和城市主干道。該《標準》與時俱進,為剛需住宅制定了多項規范。
4、改善性住宅,字面意思上來看,就是對生活品質、居住條件的改善。改善型住宅一詞的提出,主要是迎合了購房者從“居住需求”轉向了“舒適需求”的現象,是一種經濟狀況上升之后對生活品質的提升方式。
5、改善型購房者多為二次置業甚至多次置業者,具有較強的購買能力,其置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改善居住條件,提高生活質量。根據調查顯示,鄭州市場上置業需求明顯的特征是 置業,戶型面積在90平以下。
6、改善型住宅多分布于主城區邊緣地帶,既 ,又能享受近郊的良好生態環境,同時小區的環境也是達到了相當高的品質。改善型購房者大多是已家庭為單位,此時子女的配套也就成為各個改善型樓盤必備的配套之一。根據調查顯示,改善型住宅戶型面積一般在100平米左右。
關于剛需房與改善房小變就先介紹到這里。相信大家看完應該會對剛需改善有了一定的了解,更多的精彩內容可以關注我們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