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會議在抑制房地產市場泡沫、增加土地供應、落實人地掛鉤等方面也作出了部署,提出要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
這一說法被認為2017年可能樓市的調控還會持續,那么2017年是否是合適的買房時機呢?目前對2017年的房價走勢,各種預測也是讓人霧里看花,跌?不跌?漲?還漲? 那么,對于真心想買房的人來說,何時才是買房的佳時機?有業內人士給出了3個參考指標。
指標一:銀行對房貸的態度
普通買房人看市場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看銀行對買房貸款的態度。一般而言,銀行對貸款的態度比的話真實、準確,可信度更高。
銀行手松,說明市場看好,客涌動,房價一般呈上漲趨勢;銀行手緊,說明市場風險加大,政策調控,客抽身,絕大部分賣家著急,買家觀望,房價一般呈下跌趨勢。
指標二:由平均價看供需比
有說平均價格下跌是因為市場上出售的某類房子增多,然而也有人說如果供給增多真實需求也增多,則此類房屋的價格持平或者小幅上揚,此時是買不到房子的;如果供給增多真實需求保持不變,則此類房屋的價格立刻下跌,此時才是購買房屋的佳時機。
指標三:賣房中介電話多還是少
中介向你推銷房子的陌生電話少,證明市場行情好,市場上并不缺客戶,這時你買房只能任由賣方開價;房產中介向你推銷房子的陌生電話多,證明市場行情不好,市場上買房的客戶少,跟房東討價還價的機會就多。
后,不得不說一下的,對于自住型需求的購房者來說,還是應該“該出手時就出手”,優先滿足自己的居住需求。不需要有太多顧慮,不要受制于價格波動和政策調整,比如在新一輪調控后某些城市的房價可能會走低,可以抓住這些購房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