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一旦出現一點動靜,就會有無數的出來長篇大論。看他們講的口若懸河,似乎頭頭是道,但是能信的有哪些呢?房市有風險,這要求我們可以對信息的真實性做出自己的判斷,而不是一味的聽別人長篇大論,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那些年聽過的,關于樓市不靠譜的說法。
1、將買房希望寄托于持有房產吐血甩賣
房價一有降的苗頭,開發商、、房奴等就扛不住要跳樓賤賣房了?他們難道不會采取策略降低供給,明知要賠錢還使加量?他們難道就那么脆弱,隨便一折騰就頂不住玩完?他們難道就那么不熟悉行業規則,沒有經驗,傻不拉嘰的等著挨宰?小心看跳樓大戲不成,反坐翻了板凳。
2、以價值決定價格來分析房價高低
從建筑成本、樓面價、開發成本等分析出房價的技術派,頗受尊寵,但往往卻經受不住時間考驗。供需關系決定價格的觀點一般不受待見,即便偶爾被承認,更多的是堅持供過于求之論點,伴隨對客的討伐。總之,賣方太黑心,不買冤價房,這是不買房運動的主要動力源泉。
3、以人均收入來分析房價泡沫程度的
對普通收入者來說,一般情況下,房價歷來超出其購買承受力甚多,因此由人均收入推導出房價存在泡沫的觀點很有群眾市場,是破裂黨、黨、崩盤黨、腰斬黨的主要理論利器。如果說,房價是有效需求群體購買力競爭的結果,夠不到門檻的群體,只是看客而已,用通俗的話來闡述,“房子不是賣給窮人的”,這話讓人情何以堪,但又有多少人買“合理價位房”的夢想卻在現實中破碎。
4、盲目照搬別國經驗來分析樓市趨勢的
誰也不能證明,日本、香港、海南樓市蕭條史,在地球上每個國家或地區都復制一遍。
5、忽略土地相對稀缺性來分析房價
承載房子的土地,其稀缺性是決定房價及趨勢的主要因素,這一般被認為是狗屁觀點。主流觀點認為,房子只是一堆鋼筋混凝土砌出來的骨灰盒,高房價是炒起來的。
6、忽略自住房性能價值來分析需求剛性程度的
普遍地,自住房的居住功能(出租房即可提供)被著重強調,而自住房能提供婚育便利、更好的生活品質、成就感等性能,被漠視或否定,不買房的種種依據由此可以羅列一堆。但是,現實中,有很多人在出租房里,因為買不起房子而怒氣沖天,點解?
7、不能從宏觀上把握樓市發展階段的
樓市發展初級階段,其實很短暫,也不過10來年。眼睛一睜,開發商在三環賣樓;眼睛一閉,開發商在五環賣樓;眼睛一睜一閉,開發商到衛星城市賣樓了,哎呀,咋一下沒地了,偶爾開一個新盤價格老高了,還得靠關系靠運氣去搶。買得起就盡快買,這個建議在過去十年是被罵房托的重要依據。但是,血淋淋的事實證明,在此階段,地段比波段重要得多。
8、忽略通脹分析房價、房租趨勢的
“漲吧漲吧,有本事漲到10萬/平”,通貨膨脹,讓這種泄憤的話成為現實。通脹讓以全款買房為目標的郁悶無比,也讓提前還貸的懊惱不已。不考慮通脹計算租售比,已經成為笑柄。
9、被無房人士忽悠
在論壇上,預測房市的大仙相當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恐怕連售樓處的門檻都沒踏過,但這并不影響他對樓市掌控的自信,也不影響信徒的狂熱。沒買過房子人士提供的建議,值得毫無猶豫地去相信,去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