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買了新房,對于如何辦理房產證并不是很清楚,是要去哪里辦呢?在拿到房產證時房產證上的是不是建筑面積也說不準。所以,小編接下來將會給大家一一解答,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現在新房一般都為期房,就算你交了放款也無法立即收房,更不用說是要辦理房產證了。現在一般新房的話都是委托給開發商統一進行辦理的。根據我國的相關規定,房產證一般是交鑰匙后的3個月。但是在現實中很少有開放商能真正做到收房后的3個月就能辦理房產證。一般辦理房產證都要6個月左右的,有些可能時間更長。所以,在簽訂新房買賣合同時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那么,產權證上面的面積是建筑面積嗎?其實,在房產證上面有三個面積。分別是總建筑面積、套內建筑面積、分攤建筑面積。總建筑面積并沒有實物測量,是由測繪所所測量出來的,所以有的時候會產生面積誤差。如果你想要知道自己的物業實際面積的你可以請專業的測量所在根據實物再次進行測量。當初你在簽訂《房地產買賣合同》里面有明確約定,如果實際面積跟合同約定面積出現誤差的,誤差不超過±3%,(面積誤差比=(實際計價面積-合同約定面積)/合同約定計價面積×100%)按照多退少補的原則進行。如果超3%的則有出賣人承擔,產權歸買受人。低于的,少多少退多少。
所以說產權上的面積就是建筑面積,他包括居住的實際面積加上產權證上標注的公攤面積。公攤面積就是整棟樓的走廊,過道等公共場所的面積平均分給每戶人的面積。套內面積面積指的是成套房屋的套內建筑面積由套內房屋使用面積,套內墻體面積,套內陽臺建筑面。套內陽臺建筑面積均按陽臺外圍與房屋外墻之間的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其中封閉的陽臺按水平投影全部計算建筑面積,未封閉的陽臺按水平投影的一半計算建筑面積。
從上文我們不難發現房產證上的面積就是建筑面積,它分為總建筑面積、套內建筑面積、分攤建筑面積三種。再此小編還要再提醒的是,在簽訂新房買賣合同時一定要注意取得房產證時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