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咱們要說某套房子是屬于某個人的,簡單的方式便是看房子的房產證,看看上面的所屬人的名字是否是這個人的。所以咱們在租房、買房的時候,都需要先核實房子的人,采用的也是查看房產證的方式。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房子沒有房產證的情況也是很多的。那么有土地證沒有房產證怎么辦,土地證和房產證之間到底是什么關系?我們下面就來說說這個問題吧!
在此之前,咱們首先要做的,便是清楚的了解一下土地證和房產證的相關概念,只有在了解了概念之后,咱們才能做出更好的判斷。首先,土地證也叫做土地使用證,土地使用證是確認土地使用權的法律憑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國家依法實行土地登記發證制度。依法登記的土地權和土地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其次是房產證,所謂房產證,是指購房者通過交易,取得房屋的合法權,可依法對所購房屋行使占有、使用、 和處分的權利的證件。
不難看出,土地證和房產證之間是有明顯的區別的,要證明房產的所屬權,還得是房產證說了算。所以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有土地證沒有房產證的房子是不能進行購買的,因為土地證僅僅只能證明該土地的審批使用年限,而在該土地上建造的房屋的所屬權卻并不能證明,咱們購買的是房產,并不是土地,因此,土地證并不能作為房東擁有房屋權的證明。
當然,雖然土地證和房產證的概念是具有共性的,但是在某種情況下,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是房主所擁有的是國有土地使用證,那么其房屋可以進行買賣、贈與、抵押、出租等;如果是集體土地(或宅基地),那么其房屋就不能抵押,買賣、贈與也需要得到村鎮相關部門的同意方可辦理。 我國的土地權只有兩個:一是城鎮土地國家,二是鄉鎮土地村民集體。
土地證只是證明你的房屋擁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權,因此,任何單位不能單獨買賣土地權,可以通過出讓、劃撥、租賃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土地使用權也不能單獨轉讓,當土地上的房屋轉移、抵押時,其附屬的土地使用權也隨之轉移、抵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