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高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對一些年輕人來說買房壓力還是很大的。一些長輩會選擇將房子賣給子女,那么哪種方式省錢呢?
目前來看,房屋過戶主要分為三種方式:繼承、贈與,以及買賣。不過這三種方式分別面臨著不同的操作流程以及法律風險,所要繳納的費用也各不相同。且等到房屋過戶之后想要二次出售,又會產生不同的稅費征收標準。賣房、贈送、繼承分別需要多少錢呢?
相信很多人都有疑問,為什么自己的房子送給自己的子女還需要掏錢呢?答案是肯定的,就算是送給子女也不能是免費的。按照大部分一線城市的情況(北上廣深除外),以一套面積為90平米,市值300萬的普通住房為例,子女受贈想要拿到房產證,前前后后則需要花掉將近13萬!竟然這么多,那這錢都花在什么地方了呢?
按照相關法律,贈予的房產需要繳納3%的契約稅(9萬)。除此之外,還需按照房子的成交額分別繳納1萬元的評估費和2萬多的公證費,印花稅和登記費之類的其它費用也就幾千來塊錢。父母的住房一般都住滿5年以上且屬于近親屬之間的贈與,可以免收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那么,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節省一下“轉讓”的交易費用呢?
繼承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一般來說,子女都是父母資產的法定繼承人,這樣的話就可以免繳契稅,一下子就比上面直接贈予的方式省了9萬塊!其實,繼承和贈送的費用也確實差在契稅上面。同樣,通過繼承、遺贈取得的房產,都可以免收個人所得稅和營業稅,只需要支付公證費和工本費。這樣一套在市面上賣300萬的普通住房通過子女繼承只需要花費3萬多塊錢,相比贈送來說省了不少。那么,還有比繼承更劃算的“轉讓”方式嗎?
把房子賣給子女居然這么省錢!
我們來算算把房子賣給子女能比傳統的繼承和贈予有多省錢:買賣的費用詳情為:80元登記費、3萬元契稅(1%)(二套購房)、3000元評估費(0.1%)、230元交易費,總計3萬出頭。因為父母的住房一般購買時間超過兩年,因此可以免征個人所得稅和營業稅。
但是,這里的劃算只代表交易費用較低,并不是說一共花的錢少!我國大多數人都默認父母的錢早晚是子女的,買父母房子的錢也只是暫時“存在”父母那里。因此買賣房子的錢并沒有算在成本中。但是嚴格來說,即使是親人間的買賣,壓低房子的價格出售,仍是一筆不菲的數目。如果把買房的錢加進去,那費用要遠超贈予和繼承,但是在中國父母的財產一般情況下終還是留給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