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出售合同糾紛是什么?很多人對這個詞是比較陌生的,所以當遇到的時候更是無從下手,那么在解決企業出售合同糾紛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下面有小編給您介紹一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首先企業出售合同糾紛是指企業出售是指雙方協議將企業的權,而并非僅僅是經營權,轉移給受讓人的法律行為。通常是將企業的債權債務和職工安置等一系列事項一并轉讓給受讓人。一般為國有小型企業出售,這是深化國企改革中出臺的一項舉措。企業出售方和購買方基于企業出售合同成立、效力、履行等發生的糾紛,即為企業出售合同糾紛。
企業出售已經是常見的一件事情,什么條件下企業才能出售呢?當前出售的重點是下列三種類型的企業權:
(一)資不抵債和接近破產的企業;
(二)長期經營不善,連續多年虧損或微利的企業;
企業出售的形式有哪些?
(1)承擔債務式,即在資產與債務等價的情況下,兼并方以承擔被兼并方債務為條件接收其資產;
(2)購買式,即兼并方出資購買被兼并方企業的資產;
(3)吸收股份式,即被兼并企業的者將被兼并企業的凈資產作為股金投人兼并方,成為兼并方企業的一個股東;
(4)控股式,即一個企業通過購買其他企業的股權,達到控股,實現兼并。
企業出售合同糾紛應重點注意
企業出售合同糾紛與企業租賃經營合同糾紛和掛靠經營合同糾紛的區別,企業出售轉移的是企業的權,而非經營權。《關于出售國有小型企業產權的暫行辦法》還規定:“已經實行承包或租賃的企業,一般應在承包或租賃期滿后再行出售產權。對經營不善或確有必要出售的承包或租賃企業,應按法律程序,先中止承包或租賃合同,再進行出售。”
以上就是關于企業出售合同糾紛的一些介紹,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多,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企業出現和倒閉,企業出售合同糾紛很常見,在碰到企業出售時的時候一定要分清是屬于那種形式的,合理的保護好自己的利益,希望上面的一些介紹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