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是一件大事,買房前,必要的準備工作不可少。那么,買房自住,要做好哪些準備呢?
一、有無買房資格
打算買房前,先了解當地的買房政策。了解自己是否具備買房資格。比如,社保/個稅繳滿一定年限了嗎?買房套數受限制了嗎?
二、評估買房能力
1、買房首付
買房的低首付比例是多少,這也是買房前,必須要了解的。畢竟,有了首付,才可以買房。
2、買房稅費
新房的主要稅費有:交房時繳納契稅、房屋維修基金、一年的物業費和取暖費。
二手房的稅費通常比較多,有契稅、個稅、中介費等主要的稅費。
3、裝修費用
不管買的是新房還是二手房,買了后,都得對房屋進行裝修。這個裝修包括硬裝,即鋪地板、刷墻等。軟裝方面,包括買家具家電等。這方面的費用,也是買房前要考慮的。
4、養房能力
買房入住后,要繳納物業費、水電費、燃氣費、網費等各種費用,如果有車位,還要繳納車位費。
三、明確買房目的
買房前,要了解自己買房的目的。是購買首套房,還是購買二套房用于改善家庭居住環境;戶型方面,是買小兩房、大兩房、小三房、還是大三房?預算買多大的,多少價位的,這些都是買房前要考慮的。
四、確定置業區域
1、自己工作的區域
買在自己工作所在的區域,有一個非常大的好處就是,上下班比較方便,不需要長途跋涉。
2、自己熟悉的區域
很多時候,人們在一個地方呆久了,慢慢就習慣了,不想再重新適應一個新的環境。買房也偏向于自己熟悉的區域。
3、親朋好友所在的區域
很多人買房時,都會看看自己的親人、朋友住在哪個地方。選擇在親朋友好所在的區域買房置業,好處就是可以互相的照應,見面、聚會,都比較方便。
4、回家比較方便的區域
一些人在買房置業時,會考慮自己回家或者家里父母來城里探望是否方便。在離火車站、城鐵站或者汽車站近一點的地方買房置業,去到車站就比較方便,縮短了在路上的時間。
5、環境好的區域
在買房時,有的人看重的正是區域優美的環境和清新的空氣。
五、了解專業術語
1、五證二書
"五證":《國有土地使用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建設工程開工證)、《商品房銷售(預售)許可證》;"二書":《住宅質量保證書》、《住宅使用說明書》。
買房時,要注意購買證件齊全的房子。《商品房銷售(預售)許可證》的預售范圍為本項目可銷售樓盤,購房者務必看清購買樓層是否在預售范圍內。
2、綠化率
綠化率是一個不準確、不規范的用詞,準確的說法應為“綠化覆蓋率”。綠化覆蓋率是綠化垂直投影面積之和與占地面積的百分比,相對而言比較寬泛,樹的影子也可算入綠化覆蓋率;綠地率是綠化用地占總土地面積的比例,所以綠化覆蓋率一般要比綠地率高一些。
3、容積率
容積率又稱建筑面積毛密度,是指一個小區的地上總建筑面積與用地面積的比率。容積率越低居民居住的舒適度和私密性越好。
4、產權年限
我們通常所說的房屋產權大致分為:
住宅用地,產權年限是70年;綜合用地,產權年限是50年;商業用地,產權年限是40年。買房時,注意看下房屋的剩余產權年限。房屋的產權年限,是從開發商拿地之日開始算起。
5、公攤面積
公攤面積是指每套商品房依法應當分攤的整棟樓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積。包括:電梯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和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以及其他功能上為整棟建筑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等建筑面積;作為獨立使用空間銷售或出租的地下室、車棚以及作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不計入公用建筑面積。
6、人車分流
人車分流,簡單的講,就是人走人道,車走車道,人與車互不干擾。分為完全人車分流和部分人車分流。完全人車分流是指,車輛不駛入小區內部,而是通過小區的出入口直接進入或駛出地下車庫。部分人車分流是指,車輛駛入小區內部,但只停留在小區內的外圍部分,不影響小區內居民的活動。
7、梯戶配比
是指一個單元的每一層,電梯和戶數的比例。比如,某一個單元總樓層18層,每一層有4戶人家,共有2臺電梯,那么,其梯戶比就是2:4。
梯戶配比關系到電梯使用是否緊張的問題,如果戶數過多,而電梯的數量又不夠,則等電梯耗費的時間比較長。
六、掌握看房技巧
①沙盤圖、規劃圖、戶型圖、樓層平面圖,這些圖紙都應該怎么看?
②樓層、樓棟、東邊套、中間套or西邊套,都應該怎么選?事先應該了解各個樓層、樓棟、套數的優缺點,再進行選擇。
③買房時,開發商資金實力、樓盤質量高低、物業服務好壞,這些都不能忽視。如果辨別,也是要掌握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