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交易周期長、辦理流程多,購房者如果太過于求成就容易進入到“騙局”中。那么如何才能識別二手房交易中的常見“騙局”呢?
騙局一:“假”房主或“假”房子
“假”房主是指施騙者謊稱自己為房主出售房屋,如果購房者不加以核實就輕易交定金,等到簽合同發現人變了就中了騙子的全套。另外有的騙子很“高明”,會造假的身份證甚至房產證,在辦理過戶手續前向購房者索要定金及購房款,如果購房者交付款項,他們便逃之夭夭。
防騙指南:購房者確認賣方的身份和房子的“身份”,首先需要核查賣方身份證及房產證是否為原件。如對身份證真實性有異議,可到派出所協助查詢。而判斷房產證的真假可以要求和產權人共同帶產權證書到當地房屋土地管部門核實。另外,如果非本人賣房,賣方需提供本人和代理人的身份證件及本人簽署的授權委托書。
騙局二:一房多賣
近年來一房多賣的情況也經常出現,一房多賣是二手房市場不規范的產物,一般來說購房者交了錢才知道房子已賣給了別人。房子和房款的追回都面臨巨大的時間和精力成本,購房者損失嚴重。
防騙指南:交定金前,買家可以要求陪同賣家本人持房產證原件和身份證件去房管部門查詢房屋產權狀況。其次是及時網簽,通過網簽鎖定房源買賣是防止“一房多賣”。
騙局三:惡意轉移房屋
如果賣房人與其他人有債務糾紛,急于售房交易可以受理,但由于房產尚處于賣房人名下,一旦被追債,賣房人名下房產被司法查封,交易就無法完成。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會利用這個方式惡意轉移房屋,欺騙購房者,騙取房款。
防騙指南:在對方還沒有轉移房產之前,要求盡快辦理網簽手續。之后應當立即向法院申請房產保全,積極提供法院要求的擔保,申請文件和保全費用,直到法院采取房產保全措施。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如在訴訟中發現房主已將房產轉移給第三人,買方應當立即起訴要求確認第二次轉讓合同無效,并盡可能快地申請法院查封房產,以防止二次轉移房產,只有這樣才能保護買方利益。
騙局四:不靠譜的中介
通過中介進行房屋交易是很多二手房買賣雙方的選擇,這是因為中介對于交易流程及政策十分了解,能夠節省雙方時間,同時三方合同也更有保障。但由于中介機構良莠不齊,從業人員素質也高低不一,也會給購房者帶來困擾。常見的中介陷阱有:隱蔽吃差價、宣傳有“水分”、信息不完整等等。
防騙指南:首先購房者要選擇信譽好,有資質的中介。看房的環節讓中介多提供幾套房源,多看多比較。商討價格時,要求跟賣方本人面談,避免中介吃差價。交定全和簽訂買賣合同時,三方同面一起商定合同的細節,避免日后起糾紛和沖突。
騙局五:水、電、物業欠款過多
很多購房者認為辦理完過戶,交易流程就完成了,其實不然。房屋交接過程中也容易產生糾紛,其中常見的莫過于房主拖欠過多的水、電、物業費用而拒絕結清導致購房者入住后無法正常生活。
防騙指南:在簽約環節,購房者就應該與房主在合同中約定,各項費用的結算問題并保留部分尾款保證物業交割的順利進行。如果有水、電、物業等費用拖欠,要求原房主在交房前全部清結,如不結清則根據合同不支付尾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