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房者買房時候,興許不會涉及到土地使用權的出讓金問題。那是因為開發商這邊都會交好了的。但是我們還是很有必要知道這些知識點,如果使用年限到了,可能就會涉及到我們自身問題了。那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是什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區別是什么?
一、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是什么
國有土地出讓收入是市縣人民政府依據《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政策的規定,以土地的者身份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所取得的收入。
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區別是什么
1、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是指純土地出讓的收入。
國有土地出讓收入是市縣人民政府依據《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政策規定,以土地者身份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所取得的收入。
主要是以招標、拍賣、掛牌和協議方式出讓土地取得的收入(占土地出讓收入的80%以上),也包括向改變土地使用條件的土地使用者依法收取的收入、劃撥土地時依法收取的拆遷安置等成本性的收入、依法出租土地的租金收入等。
2、土地出讓收入是指出讓土地所產生的全部利潤部分。
土地出讓金是指各級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將土地使用權出讓給土地使用者,按規定向受讓人收取的土地出讓的全部價款(指土地出讓的交易總額);
或者土地使用期滿,土地使用者需要續期而向土地管理部門繳納的續期土地出讓的價款;
或者原通過劃撥獲得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出租、抵押、作價入股和,按規定補交的土地出讓價款。
以上內容就是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是什么,以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區別是什么。這也就是我們買房的時候,一定要關注產權年限的問題。當然,還是大產權的好,殊不知以后到期會不會續費,一切都要依照當地政策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