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和微信平臺上的“互助賣房”其實類似于廣場上的相親角,網友可以自己在上面發布賣房信息,然后“各取所需”。
運營者稱,這其實是一個發布房源的公益平臺,負責房源的展示,買賣雙方“相中”以后,之后的發展就跟這些平臺沒有任何關系,因此他們不會終演變為中介公司。
博主通過微博順利賣房
現實生活中,我們賣房一般會選擇正常的賣房流程,找中介、看房、簽合同等。而一個叫做“互助賣房”的微博賬號卻不走尋常路,他沒有通過中介,而是直接在網上曬出房源。之后這個平臺不僅積累了6萬的粉絲,還聚集了一批來自銀行、房管局、稅務局的志愿者網友,為大家解答房屋買賣中的問題。
該微博賬號由一對夫妻運營,先生從1998年開始關注房產市場,研究過上海很多房子,還經常陪朋友看房。之所以注冊這個微博號,是源于去年想給父母掛房源,由于考慮到掛到網上,手機號一定會被打爆,所以考慮再三選擇了通過微博,后,在微博上順利找到了下家。
140字講清房源情況
網上大部分的賣房信息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夸大嫌疑,但是微博上必須在140字內講清樓盤名稱、位置、房型、面積、樓層、總價、房屋特點、小區環境、商業配套、交通、是否“滿五”、是否有贈送面積等。每天不僅會有新房源發布,有時候還會有一些“專場活動”,網友也是對房型、交通等做出了點評。
“顧問團”解答疑難雜癥
由于微博互助買房的名氣變大,因此,不少行業內的專業人士開始解答網友們的問題,也就形成了一個網絡自發的“顧問團”。
博主再三強調,“互助賣房”微博、微信只是房源發布平臺,本身不是房產中介。網友在這個平臺上看中房源后,可以私信對方,然后后續的看房、簽合同、辦貸款等就由買賣雙方自己完成了,是繼續選中介幫忙過戶還是自己“手拉手”也完全由買賣雙方自由決定。
作為公共平臺,“互助賣房”如何保證房源的真實性呢?
互聯網時代,你敢弄虛作假,我就讓你在網上曝光。當然,博主也會在審核房源的時候查看投稿人的微博,到底是不是真實的個人賬號,同時他還會憑著自己多年的經驗判斷房子的定價以及產權情況,以保證曬出來的房源是可靠的。
群眾監督的力量也是不可小覷的,房源一旦發布,大家都看得到,一些熟悉情況的網友還會在下面點評,甚至能說出許多房東自己都不知道的房子故事。
不得不提醒一下,這樣的方式賣房存在法律風險
相關人士表示,個人做房產交易公益平臺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如果推廣的話,還是有很大的問題的。雖然這樣的方式降低了交易的成本,增加了交易的“透明化”,能有效防止中介利用信息不對稱,單方面吹噓房源的情況。但是如果要推廣的話,還要面對以下問題。
1.技術風險
私人平臺的賬號安全性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一旦發生“盜號”或黑客入侵,那么多房源及房東的信息就有可能泄漏或被篡改。
2.安全性值得考慮
盡管運營方表示知識一個展示的平臺不會干涉之后的交易,但是后續交易一旦出現一房多賣、假房源甚至房東“卷款而逃”的情況的話,平臺是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呢?
如今的房地產和互聯網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人們隨便注冊一個微博或者微信賬號就可以從事房產交易相關環節。所以以這樣的方式進行房產交易還是有一定的風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