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主在驗房時,遇到商品房面積存在誤差的問題,如公攤面積、房屋建筑面積與商品房買賣合同所約定的面積不相符,業主不要手忙腳亂,遇到這種情況怎么辦?依照國家相應的規范進行處理是明智的選擇。
針對由于面積誤差問題帶來的矛盾糾紛眾多,對于這一問題,國家有相應的規范管理。《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規定:“產權登記面積大于合同約定面積時,面積誤差比在3%以內(含3%)部分的房價款由買受人補足;超出3%部分的房價款由房產公司承擔,產權歸買受人。產權登記面積小于合同約定面積時,面積誤差比絕對值在3%以內(含3%)部分的房價款由房產公司返還買受人;絕對值超出3%部分的房價款由房地產開發企業雙倍返還買受人。”
這種產生面積誤差的原因主要是預售、銷售面積與實測面積誤差過大,比如商品房在預售時,開發商依據圖紙自行計算房屋面積,自行決定公用面積的分攤;開發商預售房屋后,有些部位進行了變更,造成竣工房屋面積與預售房屋面積不一致。
而為了盡量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消費者要學會在面積條款里保護自己的利益,一定要做好以下幾個準備:一是要在合同里把面積條款寫清楚;二是要把公攤部位寫清楚——公攤部位在什么地方、公攤面積的細節性尺寸是多少,一定要逐項列明;三是要寫清違約責任。
一般情況下,購房者在驗房時,需要開發商出具面積實測報告后,才能夠確定房屋的實際面積,在對實測面積確認后,補交差款。當面積存在誤差時,首先可以根據合同中的相關約定為依據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