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廈門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召開新聞發布會。
據介紹,2021年7月,廈門市在全國首個出臺存量非住宅類房屋轉化為保租房的政策性文件,被住建部作為首批可復制可推廣經驗在全國宣傳推廣。
“非改租”政策,豐富了廈門市保租房房源籌集渠道,加快了閑置資產盤活轉化。在總結前兩年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今年廈門市對“非改租”政策進行修訂升級。
一是擴大政策認定范圍。將改建項目分為新改建項目和已改建項目。對2023年9月1日前已完成改建,但未申請認定的項目,只要符合使用條件,且通過消防驗收、安全鑒定,可申請納入保租房管理。
二是優化認定驗收流程。充分考慮項目從方案設計到建設實施的過程銜接問題,進一步理順項目驗收程序,盡可能讓企業少跑腿,讓項目早入市。
同時,廈門市優化保租房項目認定和管理機制,加強項目服務監管。
一是調整項目認定范圍。將“已領取財政補助資金的租賃住房項目”“市政府研究同意轉化為保租房管理的安置房、安置型商品房、公房”,新增納入認定范圍。
二是簡化項目認定流程。企事業單位利用自有用地新建、改建項目,按相應流程進行認定。其他類型項目,根據企業提供的認定材料,由市保租辦審核后,直接發放認定書。
三是優化項目管理機制。在租金管理方面,新增兩種備案方式,項目主體可自主選擇采用評估租金、低于區域(地段)平均租金、納管時租金3種方式進行租金備案。在配租管理方面,支持企業對集中配租后房源進行常態化配租,進一步激發企業經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