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發修訂后的《關于本市全面推進土地資源高質量利用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其中提到,守牢2035年180萬畝耕地保有量、150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底線。到2035年,規劃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內。
11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發修訂后的《關于本市全面推進土地資源高質量利用的若干意見》的通知(簡稱“通知”),從土地資源的保護、開發、管理等多角度推進土地資源高質量利用。
在完善城市更新實施機制方面,通知提出,堅持規劃引領,在空間布局上進行整體統籌、系統謀劃,強調保障民生,分類施策,加快推進“兩舊一村”改造。全面開放、多方引入社會資本,通過創新資源配置方式和政策供給,采用評估、作價、出資、入股、注記等方式,貫通資源、資信、資產、資金,提高各方參與城市更新積極性。允許不適宜單獨開發的儲備土地,結合其周邊的城市更新項目以協議出讓方式,供給實施主體一并實施。建立健全責任規劃師、責任建筑師、責任評估師聯創機制,提升城市更新項目品質并確保可落地實施。
通知明確,上海將全面推進“15分鐘社區生活圈”建設。依托“15分鐘社區生活圈”基本單元,加快推進一站式服務中心和靈活散點布局、小體量、多功能服務設施或場所的規劃建設,不斷完善各類設施空間布局,提升社區居住、商業、就業、生態環境、文化、體育、教育、養老、醫療等各類設施和公共空間的服務便利性。
同時,通知提到,完善經營性用地市場配置方式。優化完善多元化的住房結構,合理配置住房套型結構,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優化商辦用地供應結構,鼓勵開發企業持有商業、辦公物業持續運營,提高商業、辦公用地供應的有效性和精準度。
此外,上海將嚴格閑置土地處置。建立責任壓力傳導機制,明確年度處置目標,嚴控閑置土地總量和新增規模,提高閑置土地處置率。加強各類建設項目土地的供前研判和供后監管,切實預防土地閑置。根據土地閑置原因實施分類處置,全面梳理存在各類歷史遺留問題的土地,納入土地資源統籌,按照國土空間規劃和區域功能定位盤活利用。